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小時候沒讀多少書 成此生最大遺憾

2018-08-06
■ 田慶先與父親一同出席基金會30周年晚宴,並接受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左一)的祝賀。 資料圖片■ 田慶先與父親一同出席基金會30周年晚宴,並接受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左一)的祝賀。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柴婧)「中國的希望在教育。」享年99歲的知名教育家、慈善家田家炳,把這句話當作踐行教育理想的動力和方向。他的前半生在海內外生意場上耕耘,成就超群;後半生在祖國的教育領域奉獻,捐建了300多所大中小幼教育機構,1,800多所鄉村校圖書館,將絕大部分財產和精力,無私地貢獻給國家的未來,播種希望。

田家炳1919年誕生於廣東大埔古野鎮銀灘村書香之家,今年7月10日上午於香港與世長辭。田老是廣東梅州大埔縣人,客家世裔,幼年在家鄉受中小學教育,16歲時父親不幸身亡,不得已棄學從商,先後在越南、印尼經商。

心繫中華文化的他於1959年毅然放棄在印尼如日中天的事業,舉家移居香港,並針對當時社會所需,為香港引入化工塑料薄膜產業,藉以支援大批中小企發展下游加工業,成為人所稱譽的「人造皮革大王」。

捐出八成財產 支持教育發展

「小時候沒讀多少書,是我此生最大的遺憾。」田老曾經說,他自身的感受和在不同國家的走訪經歷,令他認識到「教育對個人的成長和創業,對國家的發達興旺有多重要」。1982年,田老以自己奮鬥半生的約八成財產創立「田家炳基金會」,為的就是支持中國的教育發展,讓更多中華兒女接受更好的教育。

不僅如此,田老直到高齡,對教育事業仍親力親為,長途跋涉爭取與各個地方政府領導和師生見面,就是為了「讓大家體諒我捐資的苦心、明白我為捐資竭盡所能的精神,勉勵大家共同重視教育工作,更希望自己的行為能感染其他人,收拋磚引玉之效。」

田老積極參與社會公益,博施濟眾,自己和基金會先後捐助大、中、小學超過300所,有「百校之父」的美譽。1994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決定將該台1965年12月20日發現的、國際編號第2886號小行星命名為「田家炳星」。

2010年7月1日,榮獲香港特區政府最高榮譽的大紫荊勳章。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