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榮 民建聯中委 新社聯副理事長 新界青聯智庫召集人 沙田區議員
暑假轉眼已進入中段,也是父母為正在放假的子女安排課外活動的黃金時間。雖然近年政府開始着重對學生的全方位教育,鼓勵學生參與課外活動,學生也須累積其他學習經歷的時數。不過基於時下教育風氣對成績甚為追求,導致不少家長和學童在時間及成本的衡量上,已優先選擇報讀補習班;再加上家庭的支出負擔所限,不少草根家庭根本難以承擔課外活動的開支。政府原來的好意,卻反而將富裕和草根家庭間的鴻溝加深加闊。政府必須推出措施將之修補,讓教育政策得以重回正軌。
面對參與課外活動上貧富懸殊的問題,政府的緩解措施主要在於推行「校本課後學習及支援計劃」,計劃的其中一個目的在於資助學校為清貧學生舉辦課外活動。不過如上所述,課外活動由於只是「其中一個目的」,不少學校也將之用於其他非課外活動的範疇之上。而且時下教育風氣亦必然導致學校對學生的成績更為重視,而非課外活動,在學校本身便有其「利益衝突」的情況下,學校以此計劃舉辦課外活動的誘因自然少之又少;尤有甚者,計劃本身的定位只在清貧學生,只有25%名額留給非綜援及全額資助學生。縱使非以上兩類學生的家庭,有幾多家庭能輕鬆負擔課外活動開支?在應付日常開支及子女補習班後已甚為吃力的家庭,試問又如何好好地安排課外活動呢?
就着上述的不足,筆者認為其中之一的可行做法在於政府可資助坊間機構籌辦價廉物美的課外活動,供合資格的學生選擇。形式可以由政府部門成立一個資助計劃供坊間機構申辦,並以此推行籌組課外活動。筆者相信機構既有動機自行申請,首先已有較高動機組織合適的課外活動;其次脫離校本,也有助解決上文所述偏側於學術的問題。至於資格方面亦建議政府作進一步放寬,進一步容許家庭收入未達某個金額的家庭申請,以照顧非綜援及非全額資助的有需要學生。
最後,筆者認為除了家庭經濟狀況問題,香港整體的學習氛圍着重學術而非全方位發展,也是當中的問題癥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