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神州熱點 > 正文

【微觀點】每個「假如」都是滴血漏洞

2018-08-27
■事發前一日,有乘客向滴滴投訴過該疑犯並拍下其駕駛車輛。 網上圖片■事發前一日,有乘客向滴滴投訴過該疑犯並拍下其駕駛車輛。 網上圖片

假如前一天,滴滴能高度重視僥倖逃脫類似命運的女士的投訴,第一時間調查處置,第一時間報警,那麼,第二天的慘案就不會發生。

假如案發時,親友接到被害人發出的求救信號,第一次向滴滴尋求幫助時,滴滴能夠第一時間報警,而不是以「將有相關安全專家介入處理此事,會在1小時內回覆」搪塞,那麼,悲劇可能不會上演。

假如,在親友們一次次向滴滴平台確認進展,滴滴不是一遍遍機械地回覆「一線客服沒有權限」「在這裡請您耐心等待,您的反饋我們會為您加急標紅」,甚至在一小時還差十分鐘的電話裡表示「一小時未滿,請繼續等待」,而是及時報警,那麼,還在實施的犯罪仍有可能被中止。

對逝去的花季生命而言,每個「假如」都是一個滴血的安全漏洞。在逝去的花季生命面前,滴滴事後給出的每個理由都是蒼白和荒唐的。

屢罰屢犯 漠視安全底線

近年來,除了乘客遇害這樣的惡性事件,滴滴因平台車輛、司機相關證件不全而被處罰的事例不勝枚舉。去年11月至今,僅浙江溫州市道路運輸管理局就已對滴滴公司作出行政處罰244次,處罰金額達100餘萬元。然而,對滴滴司機投訴難的問題,至今仍沒有得到有效解決。屢罰不改甚至屢罰屢犯,折射出企業對安全底線和社會責任的漠視。

沒有安全,何談「順風」?逝去的生命,豈是道歉和賠償能夠挽回的?對乘客生命安全的冷漠搪塞,不僅要受道義上的譴責,也應受到法律上的嚴懲。 ■新華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