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人物 > 正文

香港劇團北上有市場 惟成本高需資助

2018-08-31
■《德齡與慈禧》在內地同樣受到歡迎。■《德齡與慈禧》在內地同樣受到歡迎。

內地的話劇非常蓬勃,劇場文化氣氛很好,像話劇《北京人》、《茶館》上演場場爆滿,市民會通宵排隊買飛,尤其大學生,有人肯排一夜買四張飛。同時,一些城市紛紛將文化館改為小劇場,由幾百至逾千座位不等。

何冀平指出,香港話劇團去內地做話劇也有市場,主要因為製作專業,演員專業,有些題材具時代感。「我的《德齡與慈禧》在北京公演大受歡迎,香港話劇團的《最後晚餐》也大收。」她認為,香港話劇界好有機會可進內地市場分一杯羹,但香港幾個專業劇團出外演出太少了,應多回內地演出。主要是香港有能力上內地表演的話劇團較少,因為人員、道具較多,以致成本較高,政府亦沒有資助藝術團體出外演出。若要推廣香港,把香港文化帶到內地,最好是通過拍電影,或者演一套話劇來宣傳更加好,政府應該考慮支持。

亟待成立文化局專責文藝

談到香港戲劇藝術文化發展,何冀平謂其實香港藝術人才全面,觀眾欣賞水平很高,應該好好發展,可惜因沒有政策支持而提升發展較慢,才被內地市場追上。主要是香港將文化藝術當作娛樂、消遣性質,所以香港的劇場竟然設在市政大廈內,與街市在同一棟樓,連一個像樣的、大體的大劇場都沒有。這不能完全怪責現屆政府,因在英國統治時期已沒有人理會你的中國文化、藝術水準如何,所以由康文署管文化和戲劇。

但回歸後,特區政府應重視自己的文化,香港應該有一個專責文化藝術的文化局作為協調機構,以正統方式與不同地區進行真正的文化藝術交流,提升香港文化藝術的水平。而現在就算國家有政策惠及香港文化界,有很多同業都不知怎樣透過政府機構和內地政府機構溝通。內地已將文化藝術提升至國家的靈魂的高層次,何冀平呼籲港府快些出手協助,否則又將落後於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