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人物 > 正文

蒙嘉模師傅:用一甲子光陰 裁剪「滿載情感的長衫」

2018-07-27
■蒙師傅身旁的衣車陪伴他六十多年,至今仍能正常使用。■蒙師傅身旁的衣車陪伴他六十多年,至今仍能正常使用。

十歲拜師學藝,十九歲自立門戶,蒙嘉模師傅一做就是六十五年。六十五年來,既為「港姐」冠軍朱玲玲、影后胡蝶縫製過長衫,也開班授課,桃李滿門,令各階層婦女有機會學習長衫製作,為親人製作一份度身定做的禮物。「滿載情感的長衫」蒙嘉模師生作品展日前於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賽馬會社會服務大樓紹邦堂舉行,向社會各界人士展示傳統長衫的精緻工藝,以及長衫背後滿載情感的故事。

上世紀三十年代初,蒙師傅出生在廣州一個清貧的家庭。十歲時跟隨母親移居香港,拜入浙江長衫師傅宣瑞炳門下。這一行通常做三年學徒就可出師,大部分同學都想蚨玊祩レ芋A出來「搵食」,但蒙師傅自認「未夠料」,先後兩次「挨師」(懇求師傅繼續教導),前前後後一共做了九年學徒。十九歲離開師門,自立門戶,成立自己的服裝舖和裁剪學校,一做就是六十五年。從未想過放棄或轉行,只因對長衫的熱愛,始終如一。

無私傾授一生本領

雖已年過八旬,蒙師傅至今仍堅持在女青年會的講台上,無私傾授一生本領。起初是想為對長衫有興趣但無處學藝的婦女提供機會,沒想到在女青年會一教就是六十年,課程大受歡迎,報名需排長隊,更有學員學了十年八載都不肯離開。不同於傳統的師徒相授,手藝傳承,蒙師傅收徒未必是要培養接班人,徒弟們亦未必靠這一門手藝來謀生。有妻子為丈夫縫製傳統唐裝馬褂,有母親為出嫁的女兒縫製長衫禮服,有xx為孫女縫製畢業晚宴上穿茠漯灟m,也有家婆為新抱縫製一份別出心裁的禮物......每一件成品背後,都是一份溫暖的情意。

雖是在女青年會開班,蒙師傅卻並非「傳女不傳男」。印象最深刻的男學員是一位機師,想送給太太一件自己親手縫製的長衫。女青年會依慣例不收男士,但最終這位機師的誠意,打動了蒙師傅。

去年蒙師傅被評為「We Like HK」最具毅力個人故事,以積極向上的正能量,鼓舞港人堅持夢想、永不言敗。現時社會常有詬病年輕人「唔捱得苦」的聲音,但蒙師傅卻不這麼看:「我覺得香港年輕人唔係冇毅力,佢]都有自己夢想,肯搏命。」

挑邊精細贏影后讚賞

要縫製一件精美的長衫,一針一線都不可馬虎。例如領口、袖口的挑邊,行內有「一寸十八針」的講法,即一寸之間起碼要穿到十八針。當年影后胡蝶光顧宣瑞炳師傅的長衫舖,還是學徒的蒙師傅幫手挑邊,嚴格貫徹「一寸十八針」的挑邊準則,精細做工令胡蝶讚不絕口,自此胡蝶所有的長衫定製都交給宣師傅,而宣師傅退休以後,蒙師傅就成了影后的「御用」長衫師傅。

除了堅守傳統做法,蒙師傅還堅持使用傳統工具。家中至今仍擺放蚋礎’蝔恣A雖不及電動衣車省時省力,但優點是易控制。而傳統的「燙馬」分量重,使用起來相當「穩陣」。

蒙師傅感慨舊時工匠的用心,家中不少裁衣工具陪伴他整個生涯,如今仍能正常使用。可惜其中有些舊式工具,現時在市場上已再難見到了。

「國服」未來只會興旺不會沒落

長衫在內地和台灣多被稱作「旗袍」,其實「旗袍」是這一類服飾的統稱。目前只有在香港仍保留「長衫」的叫法,作為香港地區的「行頭話」,亦區別於需要搭配褲裝的「短衫」。

談起長衫的未來,蒙師傅認為長衫是中國人的「國服」,彰顯東方女性全部的魅力,未來只會興旺,不會沒落。近年有師傅對長衫進行改良,更方便日常穿荂A蒙師傅認為服裝是應該要迎合時代發展需求的,東、西方的服裝互相影響,吸納各自優點,的確是一件好事,並不擔心傳統元素會流失。

至於女性穿茠灟m,是否有些禮儀需要格外注意?蒙師傅就說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人在任何時候,無論茪偵簹A裝,都要保持禮貌,而非因為穿了長衫才重視禮節。

作為香港首位女性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常荈Е峈A飾出席公眾場合。蒙師傅很欣賞林鄭的穿荂A認為她代表了中國女性的雍容華貴和大方得體,同時又能令香港市民看到「國服」的魅力,鼓勵港人多了解、多認識傳統服飾。■文:香港文匯報實習記者 劉悅 攝影:于靜媛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