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VR大橋360度任睇 農:古代爆谷機再現 醫:太空人電極背心展出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殷翔)掀起香港創科熱的創科博覽又將開鑼。是次博覽會將於本月23日至下月2日於灣仔會展舉行,並以中國古代科研成就和最新科研成就同場展示,包括最新型無人機與人臉識別技術;經過高真空、高電離、微重力狀態下培育出來的「太空種子」;分子影像腫瘤智能診斷技術、中醫健康管理太空艙,及專為太空人設計的「生理電極背心」等,還會展示香港榮獲國際與本地殊榮的創新發明及科研成果。主辦方團結香港基金預計,今年入場人次將突破11萬。
團結香港基金昨日公佈創科博覽2018詳情。一如前兩屆,本次博覽會獲得國家科技部、內地各省市科研部門和香港科學界鼎力支持,香港特區政府、中聯辦的積極協助,教育界和工商界等多個專業界別,以及來自內地多個省市科研部門的熱心參與。
今年創科博覽的主題定為「驅動創新,繼往開來」,將分為「工」、「農」、「醫」三大展區,穿梭中華古今科技文明,透過160多項展品,以及過百場講座及短片,彰顯國家在科技方面的飛躍與驕人成就,同時展示本港的最新科研成果。
了解智能農耕 睹「太空種子」
「工」、「農」、「醫」三大展區將展示近65項古代展品和超過100項現代展品。在「工」展區,參觀者除了能看到長城、山海關、北盤江大橋等古今偉大工程的高仿真模型和詳細介紹外,還有機會透過360度虛擬實境(VR)影片,率先體驗港珠澳大橋的恢宏和壯觀;最新型無人機與人臉識別技術等各類高科技展品,令參觀者恍若置身未來城市大街,感受明日智能生活新模式。
在「農」展區,除了展示龍骨水車、水掣以及古代紡織工具之外,還有古代製造米花的「爆谷機」,展示中國古代的農耕智慧。參觀者還有機會一睹經過高真空、高電離、微重力狀態下培育出來的「太空種子」,並透過工業化水產養殖技術、垂直智慧植物工廠等展覽,了解未來智能農耕的方法。
在「醫」展區,參觀者可以看到《黃帝內經》、《千金寶要》、鐵研船、銅藥爐等醫學經典以及古代製藥工具,同時能看到今天最尖端的分子影像腫瘤智能診斷技術、中醫健康管理太空艙,以及專為太空人設計的「生理電極背心」等先進儀器,共同見證醫學發展由「望聞問切」過渡至智能檢測新紀元。
「香港之光」展本地科研成果
「香港之光展區」展示本港榮獲國際與本地殊榮的創新發明及科研成果,展品來自科研應用團隊、創科公司、大專學生,以及中學生等,包括《手提式電動車充電系統》、《室內種植系統》、《機械伴奏義肢iFinger及聲控作曲家Composer》等,各高校檔位則展出最新創科教育及科研情況,展現香港最高科研水平。
第一屆創科博覽吸引7萬人次參觀,第二屆吸引11.4萬人次,團結香港基金總幹事鄭李錦芬相信今年入場人次將再創新高:「本次博覽會得到兩地政府、中聯辦、教育界、工商界和800所中小學支持,可說是全民參與的盛會。知識改變命運,創新改變未來。希望博覽會引起更多青少年對創科的興趣,投身創科大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