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網人網事】紙螃蟹令人憂

2018-10-01

狸美美

又到「金九銀十」,這個詞很有點意思,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解讀。比如農民第一個會想到豐收;善投資者,第一個會想起樓市;而對於一枚吃貨,「金九銀十」妥妥地會且只會讓人想起大閘蟹。「蟹粉」吃貨的陣營很龐大,小狸不禁懷想起宋代大文人蘇軾。他一生仕途坎坷,顛沛流離,但始終能帶給他一種精神慰藉的,就是螃蟹。有詩為證:左手持蟹螯,舉觴矚雲漢。天生此神物,為我洗憂患。

但大異其趣的是,曾在古代撫慰了蘇君心靈、為蘇君「洗了憂患」的大閘蟹,到了今時今日,卻變成眾多市民的鬧心之事,憂患未洗反添增。

說到這裡,需要先掃盲一個概念:紙螃蟹。何謂「紙螃蟹」?簡單說就是螃蟹券,一張張紙券對應着一隻隻螃蟹期貨,憑券換蟹。螃蟹券最早誕生是源於克服大閘蟹保質期短又不易運輸的特點,為盡量減少損失而事先發行螃蟹券,最大可能地做到有的放矢,是市場經濟下誕生出的一種頗有計劃的行銷方式。

而「拿紙換錢」這件事,如果監管不力,可想而知會出現麻煩。比如這些年頻頻出現有網上商舖大肆發行紙螃蟹,但實際上並無兌現能力。許多螃蟹券要排到第二年第三年才能領到。消費者自覺上當後要求退款,很多網店乾脆關張捲錢跑路,或者換個名字另起爐灶。

又比如,人人都知陽澄湖大閘蟹是大閘蟹界的「正宗一哥」,人人都以能吃陽澄湖大閘蟹而非這湖那湖的大閘蟹而顯尊貴講究。於是,如果在網購平台上以「大閘蟹」為關鍵詞搜索,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大閘蟹都自稱老家是陽澄湖。其銷量最高的一款據稱一個月賣出了8萬張紙螃蟹。但是,據媒體報道,去年全國大閘蟹總營銷額為778億元,其中陽澄湖大閘蟹佔比40%,約為300億元。但又知,去年陽澄湖大閘蟹的真實產量只有1,600噸,市值約為3個億--這也就是說,目前市場上99%的陽澄湖大閘蟹都是冒牌貨。

還比如,當不菲的身價濃縮為一張小小的紙片,當保質期不再成為問題,當不用再又辛苦又狼狽地拎着簍子交接時,紙螃蟹忽然之間衍生出了新的重要功能--送禮神器。

「金九銀十」之時,可能再沒有比輕描淡寫地遞給對方一張螃蟹券更舉重若輕又有腔調的送禮方式了。而為了配合「面子工程」,許多螃蟹券上的金額都非常放飛自我:1288、2888、3888......豪氣得不得了。而事實上,這些螃蟹券在某寶店裡經常折後價僅為二、三百元。而這種一心撲在數字漂亮,讓送禮者臉上有面兒的螃蟹券,通常都會「忽略」可兌換的螃蟹重量、公母情況、數量等,等真正兌換時就會發現問題多多。

同是「蟹肥膏美」時,但蘇老先生的螃蟹吃得單純,所以可洗憂患;而今日觸目所及的紙螃蟹八卦,摻雜了太多複雜,徒增心憂。

神物墮俗物。糟踐。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