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是筆者搭乘高鐵從西九龍站去廣州南站當日所購的車票。 作者提供趙鵬飛
開通高鐵是香港上周最熱門的事件。多一種便捷高效的出行交通工具,對於港人北上或是內地同胞赴港,都是一件樂事。上周二,香港高鐵正式開通的第三日,為嘗鮮我放棄了過去一直喜歡的船,選擇了搭高鐵回廣州。
因為不確定從堅尼地城去到西九龍站的時間,就未預先訂票。中午12點30分上堅尼地城港鐵,從金鐘站出來,轉乘剛開通了三日的雙層巴士W1,過西隧直接開到了柯士甸港鐵站D出口。這座被稱為世界最大的地下火車站,就藏身柯士甸港鐵站之下。
進入站內,感覺同內地的許多高鐵站設計頗為相似,高大敞亮,指示牌簡明清晰。一路電梯達到購票大廳,裡面早已是人山人海,水洩不通。穿制服的工作人員倒是個個耐心體貼,粵語普通話自如切換,協助旅客購票或是安檢進站。我是排隊在自助購票機上買的票,選擇好車次刷信用卡,不用30秒,一張淡藍色的票到手,車次、入閘口、車廂號座位號,都印在票面上。
買好了票準備安檢時,環顧四周才發現,購票大廳裡的湧湧人頭,很多並非是趕着出行,應該是來看新鮮的普通市民。有一家大小手拖手東看看西望望,有推着輪椅上的耄耋老者一起來的,更多的人像無頭蠅,漫無目的隨着人潮四處流動。在新鮮的事物面前,人的好奇心像是驅動魚群的鯰魚。稍感惋惜的是,香港人高鐵好奇心的滿足感,來得有些遲滯。蘇州過後無艇搭。所幸,這趟連接全國高鐵網的快車,終究還是搭上了。跟隨指示牌,手持證件和車票,一路暢通完成「一地兩檢」抵達候車閘口時,我看看手機,正好是13點35分。從西環出發抵達西九龍高鐵站,再購票安檢出境入境,耗時1小時5分鐘。我購買的是14點31分的票,候車的1個小時裡,手機瀏覽新聞看短視頻,時間很快便過去了。西九龍候車廳為乘客提供總計兩個小時的免費WiFi,網速不錯。
入閘登車之後,粗略計了計,可坐90人的二等車廂,坐了18個人。車內的空間比較寬敞,每一排座位之間的扶手下面,設計了兩個充電插口和一個USB埠。香港電器的插頭通常是扁厚的三足,這兩個插口是內地通用的薄三足。若同坐一排的人都有充電需要,出行時最好自帶一個轉換器。需要吐槽的是,按照座椅靠背裡面的高鐵指南操作了一路,高鐵上的WiFi都未能成功連上。香港段都走地下,窗外一片漆黑,從深圳北開始直到廣州南,一派典型的珠江三角洲風貌,魚塘河道水網交織,廠房、獨棟屋村星羅棋佈,香蕉林、稻田、菜地,看得人滿眼翠綠。
300公里的時速,十五六分鐘就到深圳北站,呼啦上了一大群乘客,車廂一下子幾乎全填滿。許多人對開通首周,搭乘人數未能達到預期表示擔憂。其實就如同一條新開通的航線,需要一段時間培育市場,香港高鐵亦是如此。
過去多年來,香港北上有火車、渡輪、跨境巴士和飛機,已經覆蓋了之前的所有交通工具。便捷度和舒適度更高的高鐵出現,是對現有出行方式補充。搭乘高鐵的客源,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吸引乘客改變過去的出行習慣,另一方面則是需要用高鐵的優勢,撬動更多人出行的慾望。這裡面既蘊含着香港作為國際都市持續釋放的吸引力,也有內地龐大的市場和日新月異的發展機遇,作為可以預見的前景。因此,批評監督香港高鐵促進其提供更完善貼心的服務,是必要的,但一味唱衰實在是目光過於短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