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理大首辦結構及消防工程學科

2018-10-26
■實驗室內模擬大廈天井着火並形成火龍捲的情況。香港文匯報記者詹漢基  攝■實驗室內模擬大廈天井着火並形成火龍捲的情況。香港文匯報記者詹漢基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詹漢基)2016年牛頭角淘大迷你倉大火悲劇仍歷歷在目,時刻提醒着市民注意消防安全。未來全香港將有數以十萬計住宅單位樓齡愈見老舊,同時新的建築設計日益複雜,加上消防條例日趨嚴格,為應付未來對消防安全人才的需求,理工大學於2019/20學年起,會開辦本港首個全日制「可持續結構及消防工程學」學位課程,兼顧提供結構及消防工程的培訓,而畢業生累積相關經驗後,亦可獲結構工程師及消防工程師兩個專業資格。

2017年3月立法會通過《2016年消防(修訂)條例草案》,消防處未來將「下放」樓宇安全風險評估工作,允許市場上合資格人士提供安全評估並發出證明書服務。香港目前約有400名註冊消防工程師,惟香港達70年樓齡的私人住宅單位於2046年將高達32萬個,這方面的人才需求將大大提升。

行內「雙料工程師」僅約30人

現時成為註冊消防工程師程序曲折,除了手持與工程相關的學位,還需要以「半工讀」形式進修與消防工程相關的碩士課程,方可成功註冊。礙於學科的限制,若本身為結構工程師或土木工程師,更是難以入讀消防工程碩士課程,讓現時行內同時具註冊結構工程師及註冊消防工程師資格的僅有約30人。

打通兩專業 消防考慮更全面

理大屋宇設備工程學系副系主任李慧玲舉例指,給房屋加上灑水系統,是屬於消防工程範疇;而樓房屋頂能否承受大水缸的重量,則屬於結構工程的範疇。無論是設計、維修還是重建,若工程師兼具結構與消防兩方面的專業知識,了解建築物料、結構與消防設備該如何配合,考慮自然會更全面。

理大的新課程希望透過跨專業的訓練將兩者兼顧「打通」,讓學生有能力透過結構工程及防火保護技術來設計、維修各種建築物。

學生畢業後可加入香港工程師學會的工程畢業生培訓計劃(Graduate Scheme"A"Training),累積約4年相關工作經驗,即可申請成為註冊結構工程師及消防工程師。

該課程要求學生於4年內修畢124個學分,內容涵蓋消防科學、人本心理學及逃火生理學、防火系統、法例、火災危險評估及管理等範疇。

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副系主任鍾國輝補充說,學生需要進行橫跨4個學期的工業培訓,除了學習消防、結構工程等相關知識,更需要進行「釘板、扎鐵、灌石屎」等實際操作。

該課程主任朱松曄表示,首年收生名額為30個,預計收生成績最佳5科為23分至24分,英國語文科、數學科、物理科、組合科學科和數學延伸部分(M1及M2)等科目於計分時均有所加乘。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