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通識文憑試摘星攻略 > 正文

模擬試題

2018-11-08
■政府2018/19財政預算中,經常開支只佔生產總值14.4%。 資料圖片■政府2018/19財政預算中,經常開支只佔生產總值14.4%。 資料圖片

資料A

樂施會檢視統計處2001年至2016年的報告,發現2016年香港的堅尼系數為0.539,較新加坡(0.417)、美國(0.411)嚴重。

在2006年至2016年間,最貧窮的一成住戶,月入中位數由2,250元上升14%,至2,560元,然而最富裕的一成住戶,月入中位數則由76,250元上升47%,至112,400元,兩者差距更由2006年的34倍擴大至44倍。

資料B

樂施會港澳台項目主管表示,政府扶貧力度不足,未能遏止貧富差距擴大。政府累積超過6,900億元盈餘,然而政府2018/19財政預算中,經常開支只佔生產總值14.4%,低於2003年的15.7%,建議政府增加比例,以2018/19年度預算本地生產總值為28,224億元計算,所需額外開支約367億元。

參考答案

(a) 參考資料A,試指出香港貧富懸殊現象的特點。 (4分)

香港貧富懸殊問題嚴重:資料A中指出,2016年香港的堅尼系數為0.539,較新加坡(0.417)、美國(0.411)嚴重。在民眾收入中,如堅尼系數最大為「1」,最小為「0」。前者表示居民之間的年收入分配絕對不平均,而後者則表示居民之間的該年收入分配絕對平均。香港的堅尼系數於2016年竟達0.539,反映香港貧富懸殊現象十分嚴重。

高收入人士收入增長遠超低收入人士:在2006年至2016年間,最貧窮的一成住戶,月入中位數上升14%。然而最富裕的一成住戶,月入中位數則上升了47%,兩者差距擴大了44倍。可見,香港貧富懸殊有日趨惡化的趨勢。

(b) 參考以上資料及就你所知,特區政府在改善貧富懸殊問題時會遇到什麼障礙? (6分)

.缺乏可動用的資源

要改善貧富懸殊問題,就要依賴政府本身可動用的資源,而稅收是一個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可是由於香港稅基狹窄,在過去多年,稅收來源有大約三分二是來自薪俸稅及利得稅,使政府的財政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受制於經濟環境等因素,加上香港人口不斷老化,工業北移,均使稅基不斷收窄。特區政府如果增加經常開支改善貧富縣殊問題,會影響了其他方面的支出。然而,特區政府若加重稅項或擴大稅基,則可能會導致民怨沸騰:反之,政府可能入不敷支,影響整體社會的發展。如政府不顧及弱勢社群的利益,又會被批涼薄。這些都是政府在改善貧富懸殊問題時,可能面對的重大障礙。

.對社會公義的觀點

不同人士對社會公義有不同的觀念,這成為改善貧富懸殊問題的其中一個障礙。如香港市民普遍都贊成維護社會公義,改善貧窮問題。然而,某些市民對於以綜合援助計劃協助貧窮人士仍有所保留,社會上更有「綜援養懶人」的說法。

部分中產階層亦指出,中產階層交稅最多,所享的福利卻最少,對政府施政深感不滿,並認為政府的資源應投放在教育、基建及醫療這些資源及服務上,令全民,包括中產階層受惠。由於不同的市民對社會公義有不同觀點,有些市民認為應該優先考慮保障基層市民的生活,有些市民卻認為自己付出較多,而政府卻把金錢用於救助其他人,自己反而無法受惠而感到不公平,這些不同的觀點令政府在施政上難以取捨。

(c) 參考以上資料及就你所知,特區政府在改善居民生活素質的緩急取決於什麼因素? (8分)

.受眾數目

特區政府在制訂維持或改善居民生活素質的政策時,受眾的數目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因素。一些影響大多數市民的議題往往較易受大眾關注,因此政府在衡量政策的緩急輕重時,多會優先處理一些影響範圍較廣的項目。政府在決定政策的緩急輕重時,會考慮到受眾的數目,換言之,能改善或保障大多數市民生活素質的政策會被優先處理,如貧富懸殊問題。而一些涉及價值觀,社會上分歧較大的生活素質,如土地運用等,則可能會等待社會取得普遍的共識再作處理,因而會被放在較後的位置。

.資源多寡

政府在制訂維持或改善居民生活素質的另一個考慮因素是擁有資源的多寡。社會上不同人士有不同的訴求,但礙於資源有限,當政府要決定改善不同層面的生活素質時,必須考慮現有的資源是否足夠,然後優先處理訴求,這樣才可保障社群的利益。例如在綜援上,政府只會為經濟能力無法自給自足的人提供援助,如失業人士等,並會根據各個家庭或個體的不同需要,提供經濟援助。

.市民的聲音

市民的聲音會影響政府對維持或改善居民生活素質的緩急,如市民或團體對某議題特別關注,經常就有關議題利用不同的方式,如遊行、示威等表達訴求,有關議題便較受到社會及政府所關注,在可行的情況下,政府亦會就有關問題進行優先處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