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才僅穗五分一 深新興產業專利為港190倍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詹漢基)粵港澳大灣區為香港創新科技開拓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但亦揭示不少值得注意的挑戰。城市大學昨日公佈《2018年大灣區科研創新綜合分析及展望報告》結果,當中顯示大灣區11個城市中,香港於學術科技論文影響力方面排名第一,說明基礎科研的優勢,但科技人才及企業、專利發明等數據卻被廣州、深圳大幅拋離,產業發展令人憂慮。例如香港科技相關人才只得約47萬名,只及廣州的五分一;而過去6年香港於新興產業只得1,080項專利,深圳卻多達20.7萬項,是香港的190倍。
上述報告由城大與科研人員社交網絡平台「科研之友」合作完成,後者收集了2012年至2017年大灣區內11個城市的科研表現數據。
港學術科技論文影響力排第一
城大資訊系統學系教授馬建指出,香港在科研學術方面比其他地區優勝,其中高倍引論文為3,319篇、論文引用達84萬次,兩項數據均在11個城市裡面高踞首位。
然而他表示,香港科研大部分流於學術,在企業技術創新的投入卻不及其他城市。整體上是香港科技的投入金額、擁有的人才、科技企業及發明專利數,均遠遠不及廣州及深圳。
是次報告提到,廣州及深圳在過去5年投入科技金額為327億元及100億元人民幣(下同),遠多於香港的49億元;而廣州擁有242.8萬名科技人才,香港只及其不足五分一約47.1萬名,而深圳則有約134.4萬名。
肇慶1333科企 遠勝港173
在科技企業數量方面,排第一的廣州有27,377間,排於「尾三」的肇慶亦擁有1,333間,也大幅拋離香港的173間。
馬建續指,只針對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新興產業方面,香港發展也遜於大灣區其他城市,報告顯示,過去5年香港投入新興科技的金額只有約20億元,低於廣州的63億元及深圳的43億元。而相關專利發明上,深圳獨佔鰲頭,共有20.8萬項,而香港有1,080項,位列末席。
馬建分析,香港在科研創新發展上面臨三大挑戰,包括欠缺科研創新專才、欠缺新興產業計劃,以及欠缺對本地科技企業提供資源與支援。他指出,大灣區各地政府積極推動科研創新,無論在培養人才,還是經濟支援方面的政策,均遠勝香港。
專家籲致力與灣區接軌
他建議,香港可以善用自身優勢,參考「十三五」國家戰略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設計屬於香港的新興產業計劃,致力與大灣區、甚至是全國的市場接軌。
數碼港財務總監李國銘則表示,發展新興產業是時代的大趨勢,傳統產業要保持競爭力,必須迎接新技術和新模式,全面提升並快速回應市場需求的變化。面對大灣區龐大的發展潛力,香港必須善用其國際創科中心的定位、優良國際網絡及「一國兩制」等的優勢,促進跨境數碼科技發展及協作,並向「智慧城市」的目標進發,保持香港在大灣區以至全球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