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政府考慮修訂法例加強打擊「炒黃牛票」,包括將規管涵蓋至紅館及伊利沙伯館等康文署場地,同時考慮引入門票實名制,並逐步調整門票內部銷售的比例。演出業協會贊成將政府場地納入規管並加重罰則,但對實名制及下調內銷比例有保留,又指外界認為只有20%門票公開發售,是錯誤觀感。
有立法會議員認為,內銷比例的調整不應該「一刀切」,受歡迎和場數較多的演唱會才相應增加公開發售的比例。
演出業協會副主席許冰心昨日在一個電台節目上表示,演出業的發展正面臨挑戰,演唱會收入一般用以補貼音樂事業和藝人,門票內銷的主要用途是尋找贊助商作宣傳和提供額外資金,作為演唱會的製作費和培育新人,若當局調低內銷比例,將降低營運的靈活性。
指「20%門票公開售」觀感錯誤
她強調,業界從來沒有濫用80%內銷的上限,又指根據業界統計,公眾可直接購買的門票其實包括透過信用卡預售和公開發售購票,共佔比例達65%,外界認為只有20%門票公開發售是錯誤觀感。她又指香港的票價較兩岸低,業界一直很自律,只想靈活善用資源優化製作。
演出業協會主席陳淑芬於同一節目上指出,根據政府統計,過去3年在紅館舉行的68個表演節目中,只有13個節目的門票於首日售罄,即是每年平均有3個至4個節目較為熱爆,且均非用盡80%內銷比例。
她認為,若不立法監管或加重罰則,即使增加公開發售的門票數量,亦無助打擊「炒黃牛飛」。她笑說:「一個show(表演)後,人家(炒黃牛飛的)已經可以回到湖南買樓了,罰款2,000元真的一點作用也沒有。」
她提議參考外地做法,如澳洲罰款最高可達47.5萬澳元(約270萬港元)。對於實名制購票建議,許冰心認為做法擾民,現時場館設施亦不容許職員逐一查票,業界亦無信心承擔觀眾需要保障私隱的責任。
料港人不慣早排隊實名入場
陳淑芬亦指,現時不少人會買門票送給朋友看演出,不能事先收集對方資料才買門票,「香港星期一至星期五都有演出,港人不習慣提早排隊實名入場。」
同場的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認同,現時的罰則過時,應加強阻嚇力,又批評當局沒有提出具體的調整門票內部銷售比例方案,欠缺擔當。他認為實名制對業界而言是「辣招」,當局不應「一刀切」實施,並提供誘因予主辦單位,例如優先分配場地、場地租金優惠等。
馬逢國盼加強罰則阻嚇
立法會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議員馬逢國在另一個電台節目上表示,香港很多場地屬於政府,情況一直有如「無王管」,希望當局加強罰則以增阻嚇力。
至於實名制,他質疑讓製作公司承擔個人資料保護責任是超出其負擔,「除非想到一個系統,責任不用業界去負,公眾又願意,社會又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