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實、王宇哲、錢智俊 工銀國際
全球復甦放緩,新興市場經濟體的「成色」之別顯性化。2018年,全球經濟延續復甦,但穩定性明顯下降,不僅呈現出由協同到分化的轉變,更表現為政策不確定性加劇、全球化面臨實質性挑戰。危機十年之後,新興市場經濟體也在下行風險增加的外部環境中顯現出成色之別。作為其中重要的國家,印度、巴西、南非三國既是「金磚五國」的成員,又位居「脆弱五國」之列,充分展現了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多面特性。近期經濟表現方面,從景氣指標看,全球PMI在年初即結束了近兩年的上升勢頭,新興市場製造業PMI持續下探,目前已接近榮枯線附近,尤其是2季度以來的中國經濟放緩加劇了下行壓力。
地緣政治衝突凸顯經濟差異
對2018-2019年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增速,IMF的預測均為4.7%,較2018年4月分別下調0.2和0.4個百分點,而對於2020-2023年的增長預期也下調約0.2個百分點。我們認為,短期來看,新興市場整體增長預期的下調主要反映了貿易摩擦、地緣政治衝突等壓力,但長期而言,除了亞洲新興經濟體仍有望維持較高增速外,其餘國家面臨增長乏力乃至經濟失速的威脅。在金融狀況趨緊、民粹主義回潮、地緣政治緊張、大宗商品價格回落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制度脆弱性突出和經濟結構單一的國家經濟增速將顯著下滑,國家間的表現差異或不斷凸顯。
貨幣風險回潮,全球金融條件收緊引發資本淨流入逆轉之憂。對於部分長期經濟結構單一、外資依賴度高的新興市場國家,貨幣貶值和資本外流風險是兩大痼疾。特別在美元匯率和商品市場大幅波動的市場環境中,商品貨幣、高負債國貨幣往往陷入經濟和金融風險惡性循環的漩渦。2018年2季度以來,隨着美元指數的驟然走強,新興市場貨幣普遍承壓,貶值回潮的風險迄今仍有餘緒。較之已深度融入全球製造業價值鏈的亞洲新興市場經濟體(如中國、東盟、印度等),商品價格與匯率的動盪同向強化,仍然是中亞、俄羅斯、拉美等經濟和金融市場的波動之源。對於以大宗商品為經濟支柱的發展中國家,外部均衡受制於出口結構單一和進口需求相對剛性,貿易摩擦的衝擊加大了經常賬戶逆差隱憂,也加劇了貨幣貶值壓力。
融資成本提升加劇貨幣危機
在2018年全球金融條件日益收緊、風險偏好明顯下降的環境下,新興市場融資成本的提升又進一步放大了貨幣危機帶來的緊縮效應,其衝擊尤其集中於外幣融資佔比較大的拉美等經濟體和長期有「雙赤字」的國家。短期資本外流對於新興市場整體,甚至部分金磚經濟體都是可置信的威脅。自2010年起,「金磚五國」短期資本流入佔GDP比重的均值超過15%,而外匯儲備佔比均值僅上升不足5%。其中,產業結構不平衡、政府負債率上升較快、政治和政策不確定性高的巴西和南非面臨不小的衝擊。今年2季度以來,新興市場的非居民組合投資出現淨流出跡象後,嚴重依賴短期資本流動的南非、巴西、土耳其等國面臨資本流出與外匯市場壓力的共振。
「金磚五國」增長備受關注
長期潛力迥異,重回協同式增長亟待結構性改革及新一輪「南南合作」。本世紀以來,作為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領頭羊,「金磚五國」長期增長舉世矚目,其佔世界經濟比重從8.1%上升至23.2%,成為全球經濟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中國增長最為顯著,名義GDP已逾初始十倍,而俄羅斯和印度的名義複合增長率也超過10%。然而,自2010年起,在全球復甦低迷的情況下,新興市場經濟體也面臨內生動力不足的挑戰,「金磚國家」也不例外:中國、印度、俄羅斯三國的PMI均值在過去五年一直徘徊在榮枯線附近,而巴西製造業和服務業PMI在2015年甚至出現急劇下滑。從長期增長潛力來看,中國和印度相對更優,而其他金磚國家在內生增長方面均面臨不小的挑戰。
三招改革重拾長期經濟動能
要避免金磚的褪色,主要經濟體亟待通過結構性改革重拾長期經濟動能:第一,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提升勞動生產率。近年來,「金磚五國」勞動生產率增速均出現了趨勢性下降,與其產業結構升級緩慢不無關係。過去五年裡,產業結構相對單一的巴西、俄羅斯、南非三國勞動生產率從高位急劇下滑,甚至一度進入負區間。輕工業發展不足一直是俄羅斯經濟增長動能匱乏的結構性原因,而巴西經濟不僅受大宗商品價格影響較大,其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目標長期以來也存在矛盾。相對而言,中國經濟轉型升級較早,產業結構逐步走向合理化,而印度正在迎來人口紅利,稅改和「印度製造」計劃有望撬動長期增長潛能。
第二,通過不斷夯實制度基礎改善經濟活力。根據世界銀行公佈的營商環境排名,俄羅斯、印度、中國在過去十年內分別上升89位、45位和37位,但巴西進步遲緩,南非退步明顯。儘管排名有小幅上升,但巴西營商環境至今仍在全球100強之外,罷工事件層出不窮、基礎設施水平持續滯後等對其經濟發展帶來了結構性制約。南非長期面臨資本外逃和增長乏力的壓力,加之土地與礦業改革不確定性,投資者信心不斷下降,營商環境指數排名甚至下降了50位。
第三,通過新一輪「南南合作」尋回互惠共贏長期動力。儘管目前「金磚五國」的經濟表現出現了潛在分化,但作為新興市場的核心國家,根據IMF等機構的預測,其未來五年的經濟增速仍將顯著高於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3月以來,全球貿易局勢驟然緊張,政策風險重新上行,多邊貿易體系的重構成為全球經濟復甦的主要挑戰。整體來看,新興市場受鋁、鋼鐵和中、美貿易摩擦的衝擊明顯,且一旦貿易摩擦升級,2019年或影響最大。在此背景下,新一輪的「南南合作」,尤其是以金磚為核心的合作將顯得愈加重要。(本文有刪節)■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