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智卿 中國華融(澳門)國際股份投資管理部董事總經理
2018年11月25日,比特幣在24小時內暴跌了18.65%,首度跌破3,500美元關口,為自2017年8月以來的最低點,隨着比特幣交易價格的暴跌,成交量也嚴重縮水,不足高峰時期的七分之一。比特幣的下跌也引領了全球數字貨幣市場的集體下跌,數字貨幣市值較最高峰時的8,500億美元縮水超過85%。數字貨幣的大規模集體下跌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監管的進一步加強、大額持幣用戶的離場,導致了數字貨幣泡沫的破裂。如香港證監會於本月發表聲明,提到針對虛擬資產投資組合管理公司及基金分銷商的監管方針和探索對平台營運者做出監管。法國股市監管機構也對數字貨幣交易發出了警告,稱數字加密貨幣屬於投機性,風險度相當的高,這些風險對不成熟的投資者來說,並不適合。
儘管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在近期出現暴跌,但數字貨幣的出現和發展是有其必然原因的,是貨幣由紙質形態進入電子化時代的進步和飛躍。從技術角度,數字貨幣有效的解決了去中心化、安全和匿名性的問題,是區塊鏈技術衍生出的獎勵機制,數字貨幣也為跨境交易提供了新的思路。
現階段缺乏內在價值
另一方面,數字貨幣的下跌也體現出其尚處於不成熟的發展階段。目前的數字貨幣公司更多的是在研究數字化技術,缺乏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的內在價值。當前各國的法定貨幣基本是以主權信用作為背後的價值支撐。而市面上的比特幣等數字貨幣很難構建自身的價值支撐體系。這也是各國央行對於數字貨幣持審慎態度的重要原因。
未來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發展很可能走向兩個方向。一是走向終結。由於數字貨幣的不斷分叉,其不可更改和去中心化的優勢喪失,算力擴張導致數字貨幣成本的指數級上升,可能影響數字貨幣的存續。二是逐步被各國央行接受。通過「去虛擬」的過程,借助央行信用的背書,成為現階段貨幣體系的有效補充,在有效監管的前提下,對跨境交易方面起到積極的提升作用。
助力區塊鏈技術發展
近年來,數字貨幣的熱炒也使得其底層技術區塊鏈技術得到了國家和社會更加清楚的認識和高度關注。2018年5月,工信部信息中心正式發佈《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白皮書》,明確了產業發展的6大趨勢。因此拋開數字貨幣,其底層的區塊鏈技術可以作為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
目前,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安全性和可取得性的特性,將區塊鏈技術用於信息保護,將敏感信息進行加密及驗證,可以降低在網絡信息整合的過程中發生數據外洩的風險,其中心化的特徵可以保證信息不會被輕易篡改。在數字貨幣的熱潮褪去之後,未來區塊鏈會再次成為創新創業的熱土,通過技術的融合將進一步拓展其應用空間,在金融、版權保護、醫療、慈善、共享等領域得到更多的應用和發展。政府在完善數字貨幣的監管政策的基礎上,可以着手構建產業政策體系,助力產業環境的優化。■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