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書若蜉蝣:新界華山求雨碑

2019-01-19

■ 葉 輝

話說觀音山位於大帽山以北近嘉道理農場一帶,根據嘉慶版《新安縣志》所記載:「觀音山在城東南大帽山帳內,奇峰聳峙,仰干霄漢,頂有觀音廟」,如今峰頂仍有一座魚籃觀音像,而熱氣洞(此為溫泉眼)更會排出暖氣;大石磨或稱大石磨山,位處新界北端,其北面位於邊境禁區內的料壆村及深圳河,其南面為河上鄉及羅湖懲教所,其東面為梧桐河、石馬、菴邊,其西面則鄰接羅湖分類靶場及馬草壟村,屬於北區,臨近羅湖車站;其實大石磨為遊人遠足的好去處,山上居高臨下,可眺望深圳羅湖一帶。

大石磨山之南的林區為河上鄉村,此為侯氏世代相傳的風水林;大石磨山頂共有兩個,與邊境禁區界線非常接近;在西南方之山頂偶爾插上紅旗,代表羅湖分類靶場正演習,遊人不宜靠近附近,而河上鄉一帶亦貼出告示,以此作為警告;東北方之山頂上則有空置兵房。

粉嶺一帶古稱鴉鵲塱,粉嶺之名與古稱大嶺山相關;世代相傳,大嶺山上有一塊石壁,雪白如粉,附近的鄉民遂稱之為粉壁嶺,附近鄉村即為粉壁嶺村;嘉慶版《新安縣志》遂收錄粉壁嶺之名;傳說天旱之時,鄉民帶備三牲酒禮,在壁前祈求天降甘霖,村民遂稱此山為靈山;其後改稱上水華山。

查實上水廖氏也曾登華山求雨,可考證古老的求雨碑,就在道光十九年(1839年)所立,晚於粉壁嶺由《新安縣志》所收錄的年代,而求雨傳說相同,可證此山為傳說中鄉民求雨的粉壁嶺;據記載,粉嶺彭氏約於宋朝末年便在附近的龍山定居,在明代中葉遷到現址附近,先後建立粉嶺樓及粉嶺圍兩村。

粉嶺之名很可能由彭氏先祖所建立,新界早期分區並不明確,雖華山聳立之地今屬上水區,華山與上水圍的距離比粉嶺圍更接近,但因上水與粉壁嶺出現時期非常接近,不排除兩地名在某時重疊;廖氏在建圍初期,確以上水命名,而彭氏遠早於廖氏到粉嶺一帶定居,現今位處粉嶺圍以北的靈山村則屬非原居民寮屋村落,與新界古代傳說相關的可能性甚微。

早前看粵語片《紫薇園的秋天》,以尋找往昔外景片段,安樂村於上世紀20年代建李園,安樂村在上世紀上半葉英文名為Hunter's Arms,原由港商馮鏡湖等人於1915年集資所建立的包括李、徐、鄧和馮等姓氏的雜姓村落,為上世紀五十至六十年代粵語片的取景熱點,今已清拆而空置;二戰時,日軍侵港,經由羅湖沿上水、粉嶺揮軍南下,佔領安樂村而改為憲兵分部,用作審問犯人,及擺放軍事設施。

及至上世紀80年代起,土地遂規劃成粉嶺工廠區(安樂村工業區),1979年5月27日,在清拆村屋時遭150至200村民阻擋,支援的警察施放25枚催淚彈將拒絕遷離居民驅散,事件中有10多人受傷,24人被捕,村民無奈逼遷;除軒轅祖祠耗資逾億元重建,所有具特色的建築已拆卸。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