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瓊 原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中很重要的一句:「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文選》第三卷)
中國經濟在40年探索市場化的過程中,有很多政策都作出調整。我給內地幹部上培訓課程,以香港經濟為例,闡釋自由市場經濟的重點精神和理論,首先市場經濟不是唯利是圖、不擇手段,而是強調法治和信用、公平競爭和效率。
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糾正市場失靈
在上世紀90年代初,內地已經總結了十多年改革開放的經驗,提出「改變政府職能」。我講課時就加強介紹在市場經濟下與政府經濟職能相關的理論。對於幹部、特別是地方幹部,認識這個問題,在發展和執行改革政策時很重要。
內地發展市場經濟,先從容許小規模的個體企業(今天的民營企業)開始,到了上世紀90年代,已經湧現很多私有制企業,公有制企業則由國營轉為國有。在珠三角、長三角有很多成功的鄉鎮企業,原來為政府經營。如何把這些政府的企業放回市場,要有理論指導。我了解內地政府的關注,就在課程中先介紹公營部門經濟學:在市場經濟下會出現市場失靈,需要政府介入,包括提供公共產品,例如國防、治安、'義務教育等;提供半公共產品,例如教育科研、醫療衛生、文化康樂設施、房屋等;大規模、長期及跨區的基礎設施,例如高鐵建設;還有環保、生態保護、社會保障等等。
在這些原則下,各級政府用各種方法把企業剝離,只保留關係重大民生的公用事業、關鍵產業和涉及國家安全的企業。很多國有企業、鄉鎮企業、民營企業壯大起來,現在規模及產值已經超過國有企業。
官員學以致用促進教育改革
政府缺位的功能要補上來,我的講課就發揮作用了。前年在人民大會堂開會,一位代表走來相認,他是長江教育研究院的周洪宇教授,也是湖北省人大副主任。他後來通過微信向我表示:「很高興今天在人民大會堂裡遇見您!沒有當年(2002年)您為中央統戰部和香港中華總商會的學員講授經濟學,介紹經濟學的理論,指出教育產品按其屬性應分為純公共產品(如義務教育)、半公共產品(如職業教育和高等教育)與非公共產品(如為私人晉職、出國留學等從事的社會教育培訓等),我就沒有一個清晰完整的「教育公共產品」理論,也就很難在次年(2003年)3月初我第一次做人大代表時,運用和依據這個理論在十屆一次全國人大會議上當面向溫家寶總理提出《關於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免費的建議》,並堅持數年終於促成此事,也很難以此為依據呼籲實施義務教育階段教科書免費以及中職免費,更不會有去年在此『三免』」(『舊三免』)全部實施成功之後,又繼續提出實施學前教育階段0至6歲兒童免費閱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午餐和高中免費(『新三免』)。您當年的這堂課令人受益匪淺,印象極深,是影響我後來思想發展極大的一次課!我知道您是全國人大代表,後來也一直關注您在人大的履職,常為您的積極建言和突出表現所感佩!從您身上我看到了許多港澳代表和委員對國家和民族的赤誠之心,以及高水準的議政之能!您的講課以及您的代表履職給我最大的啟示是,要成為一名盡職的人大代表,就要秉持『民眾的立場、建設的態度,專業的精神』,就要有『激情、勇氣、執着、理性和智慧』,謝謝您!」(未完,明日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