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字裡行間】不要讓它漸行漸遠

2019-01-30
■這書寫了幾個赫赫有名的中國報人,甚為可觀。 作者提供■這書寫了幾個赫赫有名的中國報人,甚為可觀。 作者提供

黃仲鳴

我在《香港報人口述歷史》〈後記〉中說:「在羅孚住所訪問的錄影,學生竟遺失了,擬再錄時,羅孚走了。」我總覺得,書中訪問了二十八位報人,沒有羅孚和金庸(時已病倒榻上),這部口述歷史始終「不全」,遺憾之至。

羅孚被卜少夫稱為「廣西才子」。除這綽號外,廖承志還呼他為「羅秀才」。羅秀才一生,可用「傳奇」二字來稱呼。最為我們熟知和廣傳的是,他是「伯樂」、「催生者」。他深具識見和慧眼,在一九五零年代,獨排時勢,將在內地已死的武俠小說重新發掘出來,強力拉梁羽生上陣,披甲連載《龍虎鬥京華》,開啟新派武俠小說。一年後,再「迫」金庸上陣。從此,武俠小說在海外重生,成了文壇上一株奇葩。

李偉著有《被扭曲的民國報人史》,內有羅孚篇,指他除了是伯樂外,還「對香港文學的影響厥功甚偉」,羅孚是作家,最重要的是在任職《大公報》、《新晚報》時,催生兩部政治演義《侍衛官雜記》、《金陵春夢》,成書後在香港和內地都暢銷一時。

除此之外,羅孚在《南斗文星高》中,「他力斥『香港是文化沙漠』之非。他使人們重新想起曹聚仁、徐訏、劉以鬯、葉靈鳳這些老作家。對香港文學的新銳,他提攜不遺餘力。他率先撰文向內地介紹亦舒、林燕妮、小思、西西。更值得一說的是羅孚寫了〈你一定要讀董橋〉,此文一出,董橋更上層樓,名滿天下,兩岸三地爭看董橋。羅孚是『董橋風靡大陸的推手』,這又是人們的讚語。」這番話,說董橋得以名揚內地,確實不錯。但其時董橋在港台已大有名聲了。

李偉寫羅孚,所言大致中肯。他這書號稱「被扭曲」的歷史,其意是要將這些歷史「扭直」過來。他說:

「真實的歷史,可以被回避、被諱言、被封閉;還有時間會沖刷一切,無論賢愚與不肖,都會『流水落花春去也』,來一個赤條條地乾淨。這是相當可怕的人為的歷史失憶、失真。」

他慨嘆:「即以現代報業與報人往事而言,如范長江之死,不過四十餘年。今天仍能記得人世間有過范長江的還有幾人?雖然中國內地在1990年設過一個『中國記協范長江新聞獎』,這也僅局限在一個小圈子裡還依稀微茫地記起范長江這個名字。」其言確是,以香港而言,誰還記得曹聚仁、葉靈鳳?死去不久的劉以鬯和剛逝去的金庸,若干年後誰還記得?金庸的小說或可傳世,但閱者還有幾多?我在課堂問學生,誰看過金庸小說?舉手者寥寥。遑論那個新派武俠小說鼻祖梁羽生了。至於劉以鬯,更不用說了。

李偉說:「莫讓它漸行漸遠邈渺難尋」,這個「它」,指的就是要逝去的「歷史」。趁它未行遠,理應急須挽救,否則真面貌愈來愈模糊。這是他著書的目的。也是我們撰《香港報人口述歷史》的初衷。

更正:上篇《鏢局源起》,所述《倚天屠龍記》的時代背景應為元末,誤寫為南宋。特此致歉。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