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之前提及的莫斯科大火外,拿破崙攻佔莫斯科時,還對該城帶來不少破壞,尤以克里姆林宮為甚,不少人更稱拿破崙為克里姆林宮的最大對手。拿破崙在撤離(retreated)莫斯科時下令摧瓴蒤荍J里姆林宮,幸好大雨拯救了它,雨水破壞了法軍安裝的炸藥裝置,令不少建築能倖免於難。不過,到底克里姆林宮有什麼特別及重要性,令拿破崙在匆忙撤退時,仍決定「浪費」炸藥去嘗試炸毀它?
雖然我們一聽到克里姆林宮就會聯想到莫斯科,但原來俄羅斯有蚍おy克里姆林(Kremlin)。克里姆林這個字,意思其實只是指在城市中的一座堡壘(fortress),而莫斯科的克里姆林更是俄國沙皇的宮殿。估計也正是這個原因,所以在中文翻譯上,我們往往在稱呼莫斯科的克里姆林時會為其加上一個「宮」字,從而有別於其他的克里姆林。不過值得留意的是,在英文名稱中,這個分別是不存在的。
不過,早在沙皇時期以前,克里姆林宮已經存在。根據史料記載,克里姆林宮始建於莫斯科大公(Grand duke)伊凡一世(Ivan I of Moscow)的年代,旋即成為政治中心。
不過,有一直看本專欄的讀者,定必會想到彼德一世及其遷都的事跡。的確,自彼德一世起,直至羅曼諾夫王朝(House of Romanov)被推翻,克里姆林宮的政治影響力大減,變成單純的俄羅斯東正教(Russian Orthodox Church)的宗教中心(religious center)。簡而言之,除了18世紀至20世紀的一段約200年的時期外,自1320年代開始直至現在,克里姆林宮都是俄羅斯領袖的居所(residence)。
■米奇 中大通識碩士,工作數年又跑去英國留學,順道看看外國文化
隔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