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北碚儒雅忠義的身影

2019-02-23
■張自忠將軍墓之雕像。 作者提供■張自忠將軍墓之雕像。 作者提供

■ 付秀宏

自認為是一個愛儒雅的人,我卻不敢說太懂儒雅。雖知重慶北碚富集儒雅,因抗戰匯集了那麼多的才俊;但就一個地方而言,歷史中諸多名人,數年間來此地者就達幾百,該是多麼幸福的所在啊!

重慶因戰時國民政府內遷,定名陪都;而北碚,又可稱「陪都中的陪都」。當時,最大的科學中心和眾多教育機構均在這裡落戶。很多著名文人在北碚或小住或寓居,留下了重要文化成果,北碚成為戰時中國的文化教育中心。

如果這世上有一個名人懂北碚,你只能看到一爪一鱗的北碚。如果這世上有幾百個名人懂北碚,你完全可以見識一個人文立體的北碚。當然,認識過程可能漫長、曲折,但最終需要會晤四個字--儒雅忠義。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的科教文化界的眾多名人,為何如此鍾愛北碚?因緣眾多。北碚離重慶市區有一段距離,藏身高山,敵機不易轟炸;這裡山繞水行,寧靜淡定,宜於做學問。而文化機構和著名文人擇居此地,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具有「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的獨特體驗。老舍在《北碚瑣憶》中寫道:「這是個理想的住家的地方,具體而微的,凡是大都市應有的東西它也都有,它的安靜與清潔,又遠非重慶可比。」從北碚抗戰時期的鄉村建設試驗區到今日北碚之若干桂冠,儒雅北碚的身影愈來愈具底蘊之氣,八十多年來的文化涵養比鬧市多了幾分崇和風範。

北碚這一地名由來,有「石樑伸入嘉陵江心,古稱碚石」之說,且因其處原巴縣之北,故名「北碚」。而黃炎培在《北碚之遊》中,卻解釋「碚」為「很大很大的石塊平鋪荂A和地面一樣。」也有人說「北」字,是由「白」字轉音而來,「白」字源自該地形似「鱉」背的白色山崗。范成大《吳船錄》載,「蝦蟆碚在南壁半山,有石挺出如大蟆,呿吻向江」,說明此碚石不處水中而在陸地;另一證據《巴縣檔案》書寫該地則以「白碚」為主。而到民國之時,不論方志還是名人筆記,都普遍用「北碚」了。在《巴縣檔案》中,還看到金剛碑曾記作「金剛背」或「金剛碚」,所以「碑」應由「背」或「碚」字演變而來。

唐畫家吳道子、李思訓所作《嘉陵勝景圖》,引人入勝處就是北碚段的嘉陵江小三峽,即瀝鼻峽、溫塘峽、觀音峽。嘉陵江環抱北碚城,小三峽如詩如畫從城邊穿過。北碚本屬嘉陵江畔區鎮,處於原巴縣、璧山和合川的交界處。

時下,北碚區正在得益於名人情操熏陶和江山風景鑄造之助。今日北碚處處是景,城南嘉陵風情步行街800餘米,以斗角翹簷的徽派建築濃縮了城市一角魅力;而置身大碼頭下的江邊看嘉陵春水奔湧更是賞心事;攜友盪舟去看江心那砣大碚石、並在上面放風箏,你則大可樂而忘歸。

如果走在北碚街頭,請一定不要錯過近年不斷提檔升級的盧作孚紀念館,正是這位執政者順應潮流,首倡把鄉村清幽變成儒雅清幽。因盧作孚悉心治理與鼎力建設,使北碚舊貌換新顏。但是,1952 年「三反五反」運動中,盧作孚不堪面對巨大壓力,因忠義之心難平,在家中自殺。很少有人想到,這位在抗戰中以自家船隊拯救政府和軍隊的民族功臣,這位辦教育、辦實業而自己每月只領50元薪水養活全家的大亨,竟會這樣悲壯謝幕。周恩來在北京得知噩耗,提議開會現場起立,為對民族航運和抗戰建有奇功的盧先生致哀。出駐地北碚的西南大學六號門,右行數百米,有個環綠抱翠的園子,那是長眠在北碚的抗日英雄張自忠陵園,他是另一位忠義人物。當時,張自忠身為天津市長,無奈與日本人例行交往,因之背負了漢奸罵名,其後在中日戰場上張將軍慷慨赴死。張將軍塑像戎裝佩劍,凌空高蹈,深沉目光眺向遠方。他以49歲的華年,把「忠義」演繹到常人難以企及的境界。

北碚之上的風雲故事,盧作孚和張自忠都深深懂得,只是他們習慣緘默,用無言證明了太多的事情。北碚像一個文化故園城,匯作一個城市的儒雅忠義記憶,如同數十個影像群一般。我堅信,每一個影像承襲閱盡滄桑的文化符號,只要稍帶點人生況味看過這些名人故地的人,都因遊歷北碚而倍增深蘊。這如同自然人文風景加持,每個人都可接住北碚名人的靈度,最終儒雅的光環會照見你的眼眸。

第一個儒雅的光環,從天生新村一幢不起眼的小別墅發出,老舍在這裡創作了《四世同堂》等作品,近兩百萬字。第二個儒雅的光環,從當年曾令梁實秋油然而生愛意的雅舍發出,它在半山腰白牆黑瓦地站荂C第三個儒雅的光環,從梁漱溟待了十年的金剛碑小鎮和勉仁書院遺址發出,這裡有綠的桑葉、紅的桑椹。

現在的北碚,總是與都市化保持蚞A當的距離。它葆有遺世獨立的儒雅氣質,就像「對影成三人」的李白,更像「舍南舍北皆春水」的杜甫,雖涉身過官場,始終擁有或仙或聖的氣質。從新開發的狀元府第,從屋頂的狀元帽設計,再到「巴渝第一狀元」馮時行的雕塑,無不體現茈_碚文脈的豐富內涵。

當下,北碚還醉心於金剛碑古鎮的重建--當年繁榮的煤炭碼頭,曾令傅抱石、于右任、梁漱溟、吳宓、陳子展等一大批名流因大火扼腕歎息之地。復建金剛碑古鎮,讓北碚人在家園中找到更多心靈棲息地,擁抱離別多時的深情鄉愁。其實,佈滿小鎮的每一間房屋都長滿了文眼,它是人靜默時雙手合十的獨家記憶。

西南大學前身,原是清光緒年間興辦的川東師範學堂。黃炎培、于右任、梁漱溟、馬寅初、老舍、吳宓等人,當年都曾對置身北碚的西南大學流連忘返,讚不絕口。如今西南大學佔地上萬畝,在校學生五萬餘人。鳥語花香的林蔭道上,綠樹映襯茪@塊路牌:吳宓路。

名人遺蹟作為北碚的重要文物資源,見證了北碚的歷史變遷。眾多領域的傑出人物都在北碚留下了足跡,為北碚積澱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北碚的每一條小巷,每一條街,都鋪襯茷p重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北碚人十分珍惜時世流年所賜予的儒雅忠義,既然它選擇了北碚,就是北碚在前世已懂了儒雅忠義。

老舍之子舒乙在《第二故鄉的夢》中寫到:「全國的精英一下子集聚在祖國西南的一個小鎮,在歷史上很罕見。」經濟學家胡星斗說︰「北碚像個少女,做茪蠑F靈的夢。」是的,北碚是那般古老而儒雅,總以一種深沉、超然態度--展現出理想生活的樣子。北碚背倚縉雲山,前臨嘉陵江,表面風輕雲淡,深層富集的儒雅忠義身影--已然形成巨大的文化氣場和悠長風水。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