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大港大科大組隊參與 升超環面儀器實驗蒐數據能力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柴婧)人類不斷探索世界,當中2012年歐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確認發現的「上帝粒子」是重要的成果之一;而本港3所大學專家組成的團隊自2014年起正式參與相關研究,今年更獲教資會撥款7,800萬元,支持未來8年參與CERN的粒子對撞實驗,未來亦將獲資源為國家擬建的「高能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 之前期研究出力,預計將可提升港科學界在全球的影響力。
中大物理系教授朱明中領導中大、港大和科大共17位教授、研究員及研究生,從2013年起參與超環面儀器實驗(ATLAS),自2014年起正式參與位於瑞士CERN的ATLAS大型國際粒子對撞實驗組,對「上帝粒子」希格斯粒子進行基礎研究。
該團隊最近獲教資會第八輪卓越學科領域計劃撥款約7,800萬元,為期八年,以支持團隊進一步深入參與相關實驗。
研發全新讀取晶片能力
朱明中透露,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及ATLAS去年年底停止運作以進行升級,團隊獲撥款後可參與提升ATLAS研究硬件的偵測敏感度和收集數據能力,預計CERN的LHC及ATLAS於2021年可以重開,屆時粒子對撞後的數據將大量增加。
同時,團隊亦會研發全新讀取晶片及研究其抗輻照的能力,並測試新安裝的像素探測器,確保其穩定和可靠性,以及分析ATLAS實驗累積的大量數據,探尋新物理知識。
朱明中坦言,目前受研究設備所限,有關「上帝粒子」的研究在香港發展相對局限,而本港科學家透過參加此項目,不僅能利用位於瑞士的大型設備,收集大量數據。
內地正計劃興建「高能環形正負電子對撞機」 CEPC ,朱明中指,計劃仍是初步構思,預計該對撞機圓周達100公里,比現時位於瑞士的LHC大三倍,更有利深入研究「上帝粒子」及探索新粒子,若日後有足夠經費,預計可在2022年興建,2030年正式做實驗。
CEPC預計成本數百億人幣
他表示,團隊將用教資會小部分撥款,進行下一代粒子對撞機的前期基礎研究,並向包括內地CEPC在內的對撞機建設提供意見。
科大物理系副教授劉滔表示, CEPC預計成本數百億元人民幣,該對撞機的選址暫有秦皇島、雄安、浙江、陝西、深圳及惠州交界等地。
朱明中坦言個人最希望該設備建於距離香港最近的深圳及惠州交界處。
至於有科學家曾擔心,大型的粒子對撞,會產生微小黑洞等安全問題,朱明中強調,過去類似大型對撞機未曾出現嚴重危害安全事故,且安裝在地底,相信對安全構成潛在危險極低。
養和將用質子治療「打」癌
深奧難懂的基礎物理研究,事實上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朱明中表示,養和醫院將使用全港首個質子治療系統,加速質子「打」癌細胞,較治療癌症的傳統方法更好,相信隨着探測器科技發展和研究成果的豐富,相關基礎研究成果將有機會更廣泛應用於提升醫療服務,例如有助醫療影像發展,協助診症,亦會有助癌症等重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