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七嘴八舌】使命感基因源於時代

2019-05-16

小 臻

不同社會制度、不同時代下成長的人,都有不同的價值觀和心目中對理想的不同定義。生長在資本主義社會的人和社會主義的人個人的價值觀和追求的理想差別很大;就算是同一社會制度下成長在多磨難的時代與成長在富裕時代的人價值觀、思維都很不同。

成名後,影響力增大後最想做些什麼事?是利用機會賺快錢、把握機會做生意搵錢、藉自己影響力做些利人利己的好事。很感恩珍惜擁有,繼續朝目標前行,穩步地實現自己的理想!從他們的選擇就猜到他們成長背景是什麼。

另一例子就是對待個人榮譽、獎項的態度,以前年代的人對獲得國家、業界頒發榮譽,一張獎狀一個獎牌、獎盃已經很欣喜!現代人會問有冇獎金、優待先?光讚揚一下,頒贈一張獎狀,他才不稀罕哩。因為如今是功利的年代,社會愈來愈現實,客觀事實是貧富懸殊,而人人愛攀比的心態下,人一定千方百計拚命賺錢,只要大家都富貴心態才能平衡。加上物價騰貴,凡事需花錢,無錢寸步難行,沒法不講錢。環境促使人變現實,稍為自我價值觀平衡得不好就易走偏。

導演賈樟柯曾經是「山西汾陽小霸王」、「迪廳小王子」的「小鎮文藝青年」,成長在中國上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正是社會轉型的時候,這個時代給了他們機會,也給了他們一份深藏在內心的使命感、回饋社會的激情。所以近年他選擇藉自己影響力做些利人利己的好事,於是在他的家鄉山西汾陽破土動工建設「賈樟柯藝術中心」,集展覽、電影、圖書館為一體。「藝術中心」5月辦呂梁文學季,賈樟柯運用自己的影響力請來著名作家莫言、余華、蘇童等30餘位當代文學家親赴呂梁文學季與鄉村讀者見面,在鄉村舉行文學盛會。在當今推崇影像文化的氣候,他勇於提出文字、文學要重視的觀點。

他指出自己的成長年代看文學是最大的娛樂,圖書館裡也有《十月》、《當代》、《人民文學》等文學雜誌,但現在這樣的雜誌逐漸看不到了,文學好像愈來愈少了,娛樂愈來愈多了。是時候需要重新回歸到閱讀和寫作的快樂,讓更多年輕人感受文字之美,通過文學來感受詩和遠方。未來賈家莊成作家村,可以做常態化的寫作基地。賈導做這些沒有商業利益的事,是深感在農村和小城市匱乏藝術資源,希望藉由自身影響力,將自己的藝術資源帶回家鄉,讓汾陽文脈延續,鄉鎮也有接觸當代思潮的窗口。當然他的做法也獲得縣政府大力支持,但還是要他有心,放下自身工作肯擔當籌劃活動。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