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冀平
從緊張的打仗般的電影拍攝現場回來香港沒有幾天,接到盧燕電話,說中央電視台第四頻道要做一部她的專題節目,叫「向經典致敬」,需要一個導演、一個演員、一個朋友,她希望我作為朋友參與。一是難得她給面子,二是有任何事也不能推卻,馬上應承。
我與盧燕相識20多年,1997年,我加入香港話劇團和杜國威同為駐團編劇。入團後我寫的第一個劇本是《德齡與慈禧》。1903年,清朝駐西洋大使裕庚的女兒裕德齡,一個生在中國長在西洋的妙齡女孩,與父親一家人回到中國,不久,年輕的德齡和妹妹容齡被召入宮,慈禧一見就很喜歡,從此她倆陪伴在慈禧身邊2年。這是清史中頗有人情味的一段,我選取這段史實,宮院深深,這一老一少,一中一西,一尊一卑,可以演繹出多少故事?劇本寫好了,楊導演很滿意,當導演告訴我會請盧燕來扮演慈禧,我有點不敢相信。盧燕是荷里活的大明星,她從影的很多電影都是名作,我知道她扮演過三個慈禧,最出彩是《傾國傾城》中的慈禧,得過金馬獎,而最有影響力是《末代皇帝》中的慈禧,那個行將就木的女皇躺在龍床上,召見3歲的小皇帝,戲不多但非常吸引震撼。她已經近七十多歲了,有興趣來扮演我劇本的慈禧嗎?
一見面我就服了,盧燕身量高挑,面容精緻,周身的高貴典雅,見我是來自北京,她說起地道的北京話悅耳之極,當時就知道我劇中的慈禧不做二人想了。果然,排起戲來,她一上場,就壓住了台,不怒而威,把一個晚年心情孤寂,內焦外困又要支撐住大局的女皇,同時又是一個喜歡新鮮事物,渴望了解西洋,愛美愛年輕的女人刻畫得入木三分。此戲當年哄動香港,上座率是百分之一百強,每場必設兩排站票。
從此我和盧燕結交,她愛才愛年輕人,但對我十分尊重,對我的稱呼總是「您」,她學貫中西,不但中文好,英文更好,她把《德齡與慈禧》翻譯成英文,希望這部戲能走出去,走出香港走得更遠一些。果然,六次重演的此劇代表香港參加2008年奧運展演,同樣受到歡迎。盧燕從美國飛來,十幾個小時的飛機九十歲的高齡竟無一點倦容,儀態萬千地坐在演播台上,款款而談,思路清𥇦,言語得體。台下作為嘉賓的一位導演是李前寬,一位演員是曾江。曾江在《德齡與慈禧》舞台劇中飾演榮祿,和慈禧演活了一對含情又不可明言的戀人。曾江現年也八十多了,一見我就說,盧燕請我上節目,有什麼事也得來!
出現在這個節目的還有白先勇、濮存昕、陳沖......不知還有多少仰慕尊敬盧燕的演藝電影界的名人沒能出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