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舉
習近平的治國新方針,就是發展綠色經濟。過去中國追求高速度發展,造成了污染的問題、農田退化的問題、沙漠化的問題、淡水資源短缺的問題。
今天有了新的方向,中國開始大量發展高壓直流電網,實行坑口發電,不必長途運輸煤炭,浪費能源,污染大氣。中國在沙漠地帶和海洋,大量建立了風力發電站,充分使用了可再生能源。城市和沙漠大量建造太陽能發電系統,充分利用太陽能。中國的煤礦有一個特點,就是二氧化硫含量高,造成嚴重污染。中國已經發明了煤炭提煉成汽油和甲醇,內陸省份使用了甲醇汽車,甲醇的價格,僅僅是汽油的六折。許多農村退耕還林,改變為種植茶樹和各種不同的果樹,不同的季節有不同的花朵,讓城市人賞花卉,體驗民俗風情,吃農家菜式,度過短假期,拉動消費。
最令人驚嘆的是,中國綠化面積大為增加,美國航天局衛星數據表明,全球從2000年到2017年新增的綠化面積中,約四分之一來自中國,貢獻比例居全球首位。研究人員認為原因是中國在植樹造林和集約農業等方面有突出表現。中國的三北工程區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面積2,918.5萬公頃,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目前的13.02%。
中國改造內蒙古沙漠,讓沙漠地區改變成了森林樹木地帶。最初的時候,中國大量種植楊樹,因為楊樹能夠在沙漠地區生長,一年澆水兩次可以了。但是,楊樹也有缺點,汲乾了地下水,其它的植物就不會生長了,還會造成土地塌陷,沒有直接地產生經濟效益。
內蒙古的知識青年魏均經過了兩代人的頑強的努力植樹造林,他受到了錢學森的建立沙產業理論啟發。錢學森1984年提出12字治沙方針就是「多用光、少用水、新技術、高效益」。魏均認為,要改變沙漠地區的貧困化,楊樹就不能種植下去了。魏均細心觀察發現,駱駝很喜歡吃沙漠一種叫做梭梭樹的樹葉,增加營養,吃完了之後,不肯離開,總是用腳不斷刨洞穴,要挖掘出梭梭樹的樹根,原來,大概一千棵梭梭樹,大約有七棵生長着寄生植物肉蓯蓉,駱駝喜歡吃這種植物。肉蓯蓉有「沙漠的人參」之稱,價格很貴 ,產量很少。主要功能幫助虛弱的男人壯陽補腎,大便乾燥,重新恢復生殖能力。婦女們月事不調,沒有生育能力,也能夠治理好。
魏均花了十多年研究了梭梭樹和肉蓯蓉種子的繁殖規律,研究了兩者互生關係。他發現,梭梭樹在沙漠生長的能力好過楊樹一百倍,首先樹冠很大,吸水很少,能夠保護地下水,更重要的是,梭梭樹的根部能夠在沙漠伸延到很遠的地方,根系發達,只要在梭梭樹的根部,埋藏上肉蓯蓉種子,肉蓯蓉就會利用梭梭樹的根部作為傳遞水分和養分的渠道,自己的根部也迅速長大起來,每逢春天,其莖長出地面上,並且開花結果。肉蓯蓉的種子很細很輕,每一克有兩三千個種子,售價比黃金還要貴重。魏均採集了種子,混合上了營養土,然後用拖拉機挖一個洞,深達六十公分,找到了梭梭樹的根部,然後把營養土和種子種植上,定期澆水,三年後,就可以收穫肉蓯蓉,每一畝土地,以後每年可以創造四千元人民幣的經濟價值。逐年增加綠化土地,以後收益愈來愈多。
魏均成立了公司,種植名貴中藥材肉蓯蓉年賺千萬,同時,帶動了鄰近的農民脫離了貧困,大家種植梭梭樹綠化沙漠地區的積極性更高了。目前,內蒙古一年在沙漠中種植的樹木就有一千萬畝。綠色經濟,綠色科技,已經成為新時代的特色。
綠樹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是辯證法,也是綠色經濟的法則的精華所在。中國的綠色經濟方案,還會沿着古老的絲綢之路,向着中亞細亞、中東地區、非洲北部傳遞開去,改變世界的面貌。中國還發明了沙漠用海水種植水稻的新的水稻品種,還可以幫助石油和煤炭豐富的國家,變成電力,跨國輸送到人口眾多、製造業發展起來的埃及、印度、巴基斯坦、緬甸、泰國、越南和非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