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宜發
我這個專欄名叫「發式生活」,但實際上我自己喜愛的生活是怎樣呢?又或者讀者喜歡過的生活又是怎樣呢?很有趣,最近看了一個日本節目,專題報道一些自給自足的人,他們是怎樣過生活。
其中一集的主角是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伯伯,他以往因為厭倦了都市的生活,而且在二十多年前他太太去世之後,便選擇離開城市到野外生活。有一天,他去了日本一個很細的外島,發現這個地方沒有人居住,而且環境清幽,所以毅然決定留在這裡過着自給自足的生活。他說:「最初選擇這個地方,就是希望遠離繁囂,感受大自然給人類的東西,但也經歷過艱辛的日子才到現在。」
其實他對自給自足這個生活沒有太多要求,就好像一些遊牧民族一樣,發掘了一個新地方,就在這個地方找尋日常所需,當然最重要就是食物。當年他決定到這個地方生活之後,便先購買一些日用品,而到這個小島的交通辦法,就是要先到一個小市鎮,然後乘坐二十多分鐘船才到達。在這個小市鎮購買所需用品,包括:帳篷、簡單的餐具及日用品,可能你會說:「有沒有一些普通的家電?」我可以話你知,沒有。
每個月他也會成坐船到小市鎮購買每個月需要的食物,買回來的肉類,他會放在冰箱,但其實這個冰箱是發泡膠箱,放在裡面的肉類,原來就可以好好保存。我們中國人也有說:「靠山食山、靠海食海。」他也經常到海邊垂釣,釣回來的魚,他會先用鹽鋪滿魚的身體及內臟,然後用報紙包着,再放進一個小箱,而這個小箱是掛在樹上,他說︰「這是一個好好保持魚類新鮮的方法,而且我會在樹枝上抹一些特別的油,以防螞蟻侵蝕魚肉。」而且他會把多餘的魚,拿去小市鎮用「以物換物」的方式換回一些蔬菜及日用品。所以他這個自給自足的生活,其實也很有樂趣。
當然對於我們一般都市人來說,如果只是一兩天便覺得很有趣,但要長年居住在這些地方,其實有些艱辛,但他就是覺得這才滿足到他的簡樸生活要求。最特別的是,因為他就是要過着純樸生活,所以在島上沒有穿衣服,赤裸裸地行走,他還說:「最初有些人看見我這樣,也會覺得有點奇怪,甚至不敢跟我接觸。」但其實日子一過,大家明白到他的生活是這樣,便慢慢接受了。
所以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別生活,怎樣過,沒有人可以阻止,只要自己喜歡的,就已經是金錢也買不回來,所以我很欣賞這個老伯伯,堅持着在野外生活,過着自己喜歡的方式,偶爾看看美麗的日落黃昏景色,偶爾跳進海裡暢泳,甚至有時候會跟着大自然的生物共存,這可能就是我們人類最初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