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收生分數參考價值低 學生難「捉路」求助增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詹漢基、姜嘉軒)大學聯招辦法(JUPAS)首輪課程改選前晚完結,如何妥善安排選科志願,相信已令一眾應屆考生費煞思量。尤其今年港大中大修改計分方法,加上八大經過學額「大洗牌」新增多個課程,而且現有學科學額亦大幅變動,環境今非昔比。有支援升學輔導的青年團體指,有關變動下過往聯招收生數據參考價值大跌,難以「捉路」下或引致部分考生選科時傾向保守,近月已接獲多宗同類抉擇求助個案,可見學生深受困擾。
近月多所大學先後宣佈推出聯招收生新安排,當中以港大及中大更改計分機制的影響較大,兩校均會為考生取得5、5*或5**的科目,分別額外加0.5、1或1.5分,有關調整適用於兩校除醫科以外的本科課程。
新計分機制利單科尖子
按照上述新做法,以兩名最佳5科分別為「44444」及「5**5**222」總分同為20分的學生作比較,前者新換算維持20分,後者卻增至23分,明顯有利於個別專長科目「摘星」的單科尖子。同時,多所大學亦有作出形形色色的彈性收生調整,包括酌情處理核心科未達「3322」但其他多個科目「摘星」考生,亦讓本屆大學聯招取錄情況變得更難預料。
醫療學科學額「加碼」
此外,有鑒今年正值八大3年一度學額「大洗牌」,8大新增了20多個課程選項涉及數百個學額(見附表),有關學科收生均沒有先例可循。
同一時間,多所大學均有學科學額大增大減,例如浸大中國研究從去年2018學年首年學額52個,減至2019學年的20個;中大社會科學院收生學額亦從88個減至新學年65個;嶺大社會科學亦由124個學額減至98個。
至於兩大醫科各增30個學額,護理、牙醫及專職醫療學科學額亦「加碼」;教大小學常識及數學科名額也倍增,前者由20個增至45個,後者更由15個增3倍多至70個。
由於過往聯招收生數據均以「中位數」計,即所有獲取錄者中排「正中間」分數,當新學年學額大增大減,其參考價值便會大跌,讓考生難以參考作預算。
「青年新世界」早前曾就大學調整聯招計分機制進行意見調查,近七成受訪考生認為調整太遲公佈,該機構副主席鄧咏堯接受香港文匯報查詢指,過往每年大學學額與收生成績均有微調,惟今年變動卻明顯特別大,對應屆考生而言難免會有「訊息混亂」感覺。
「其實最近收到不少同學求助,選科策略會『冇咁進取』,甚至『打定輸數』。」他舉例,有學生參考去年收生分數時,仍只看「中位數」,而忽略「四分三位數」等數據,其中一位心儀護理學科的學生,縱使預計成績達到去年的「四分三位數」,但有感今年各科環境大變,對分數參考價值欠把握,寧願將翻譯系、英語系等收分較低的學科放於Band A首三志願。
專家倡「穩中求博」心儀科
鄧咏堯表示,理解學生「求穩」心態,但強調選科應考慮自己的志向,不宜將收分較低,卻不感興趣的「水泡科」填滿Band A,而可考慮「穩中求博」,至少放入一個真正感興趣的課程。
被問到在高材生圈子中最受歡迎的醫療類科目情況,他認為今年學額縱有上升,但競爭依然激烈,對學生來說難度與往年相若。惟去年的收生分數已未必有太大參考價值,因經非聯招入讀的比例仍存在「灰色地帶」,加上面試佔不少比重,縱使考生成績達到去年錄取分數,「但能否入讀醫科,很難說是『十拿九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