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群英港大建言 添灣區科創動力

2019-05-26
■「高校·科創·灣區 大時代的角色與挑戰研討會」昨日於港大舉行。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高校·科創·灣區 大時代的角色與挑戰研討會」昨日於港大舉行。 香港文匯報記者莫雪芝 攝

研討大時代角色與挑戰 數百人出席交流

國家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推動香港與區內其他城市聯手打造國際創科中心,負責知識創新及人才培養的高等院校承擔關鍵角色。香港學者協會昨日於香港大學舉辦「高校.科創.灣區 大時代的角色與挑戰研討會」,聚集包括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澳門大學、深圳大學、暨南大學等區內頂尖大學校長,華為、大疆創新等著名科企負責人,以及數百名教育科技界人士出席交流互動。為研討會主禮的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分析了大灣區發展優勢及地方政府與大學間如「追女友」般的最新互動(見另稿)。而一眾大學校長及專家,則從人才培育、科研轉化、大學合作、校企協作等角度,就大灣區科創建言獻策,為灣區發展增添助力。 ■香港文匯報記者 柴婧

■國際人才 輸送灣區

港大校長張翔認為,高效運轉的國際平台,對接國際市場,有世界認可的專業服務,雄厚的科研基礎和創新研發能力,以及對人才的吸引力都是香港的優勢。他提到,面對當下中美貿易戰的環境,吸引人才是一個挑戰,因為很多國外人才在這樣的氣候下,對回到亞洲、中國存在擔心,香港要在當中為儲存國際人才輸送大灣區作更多貢獻。

香港學者協會主席、公大校長黃玉山表示,雖然香港暫時沒有大型的科技企業,但近30年來培養匯聚了大量科研人才,這些主要集中在大學中的香港教授、科研人員、研究生將是未來香港發展創科事業的重要力量。

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認為,未來大灣區的人才,應該是國際化人才、綜合型人才、了解中國國情並具有創新精神。

■大學合作 互聯互通

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表示,希望大學之間能夠鼓勵合作,破除全職限制,共同指導研究生,共建實驗平台,並進一步發展「3+2」、「4+1」等聯合培養模式,並在相關學校間研究後能做到互認學分。他續指,香港和內地文化背景及體制不同,是合作辦學的最大挑戰,需要時間互相理解和包容。

澳門大學校長宋永華認為,區內大學合作是驅動科技創新的引擎,可構築人才培養的高地,他希望澳大能通過加快在橫琴的產學研示範基地建設、研究方向拓展、人才優勢等,為大灣區「西岸」能發揮科技創新的引擎和輻射作用。

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建議可建設大灣區高等教育特區,通過中央政府賦予特區內一些先行先試的改革政策,突破粵港澳高教合作中的體制機制壁壘,探索創新與世界級大灣區建設相匹配的高等教育協同創新發展新體系。

暨南大學校長宋獻中希望,灣區內能做好機制體制協同,用好科研經費「過河」政策,完善知識產權公共服務體系,包括設立灣區知識產權保護基金,完善相關法律支援服務體系等。

■轉化科研 孵化人才

科大校長史維認為,愈來愈多的科技基礎研究和實際應用要合在一起,基礎研究的題目必須要從實際運用中產生。港大校長張翔指,香港可以基於自身條件做頂尖設計,又強調基礎研究轉化固然重要,但亦不能過分強調應用而忽略基礎研究,這樣會少了科學發展的「源泉」。

大疆創新董事長李澤湘認為,產業化比學術研究更艱難,成功率極低。他認為在學術和產業中間,傳統教育模式並不奏效,需要搭建創新人才培養和孵化平台,例如借鑒美國「項目為本」課程,培育學生的好奇心,團隊合作,聯繫與融合思維,快速行動與實踐等創新者所需要的素質。

■校企協作 工學結合

華為公司戰略MKT總裁徐文偉指,目前科技行業用的基礎理論都是六七十年前發明的,若沒有理論突破和基礎性技術發明,產業行業發展會遇到瓶頸。他提出以「大學合作、技術投資」為戰略舉措,把工業界的問題和學術界的思想結合起來,共同攜手面對挑戰。

南方科技大學校長陳十一希望,大學和城市是互動的,它們之間呈現彼此依存、和諧共生、相互促進的關係,南科大得益於廣東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對港澳成功辦學經驗的借鑒以及當下時代的機遇,希望和香港澳門學者一起建設重大科研技術中心。

灣區高教科創發展優勢與挑戰

優勢:

■具備頂層設計、中央統籌的國家發展大戰略

■「一國兩制」制度優勢

■地理優勢,同獲「一帶一路」倡議下東南亞崛起的紅利

■良好的國際環境

■足夠大的經濟平台

■區內人民交往合作緊密

■有多所世界知名高校

■有多間世界知名科技企業

■可建設貫通上、中、下游的創科園地

■文化多元

挑戰:

■區內城市文化、價值觀差異

■體制差異

■創業創新人才培養

■如何吸納全球頂尖人才

■資料來源:綜合「高校.科創.灣區 大時代的角色與挑戰研討會」各講者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柴婧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