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通識把脈】活用資訊科技 提升學習能力

2019-06-03

自教育改革起,運用資訊科技已是四大關鍵項目之一,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此同時,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之中,更將相關運用資訊科技的焦點,轉移到「促進自主學習」之上。

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在2014年的研究也指出,利用雲端互動電子學習平台,可以在平板電腦和智能電話的輔助下,讓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變得更有趣和高效。這一年,我在學校的通識教育科課堂中,也嘗試引入Google Form 配合閱讀材料,讓學生先在家中進行自主學習,同時提升資訊科技在學科中的應用。

利用以電子學習促進學習的評估,可以便利教師分析相關數據,並作出即時回饋。由於網上的作答系統如Google Form ,可以為低於50%答對率的經常答錯問題作出標示。

教師在核對答案及講解時,可以集中解說相關的學生常犯錯誤的部分,以聚焦同學的學習難點,並同時提升課堂的師生互動性。

同時,在課堂上學生先利用電子學習進行預習,亦可以讓課堂進行多元評估,讓課堂更具多元性。

由於已經處理了學生前設知識的基礎題目,學生在課堂中可以深化進行協作教學,配合網站中的參考文章,對相關的課題進行協作學習及討論,最終就高階的題目作出探究。這樣可以提升整體學與教的成效,並達至持續提升學生學習表現的目標。

同時,學生透過分享和協作,深化在學習過程的參與,整體和深化關鍵的知識和技能,以提升課堂學習效能。而在課後跟進的部分上,也可以易於安排學生參與,並建立學生自立學習的習慣。

從學生的回應中,亦可以見到學生對電子式自主學習的反應正面,一般課堂表現中,超過90%學生能完成電子學習平台的預習安排。同時從持續性評估的成績上看到,電子預習模式,亦能提升他們的學習成效。

需要反思的是,電子學習教學活動的困難點,在於學生需要對自主學習具有良好的態度,方讓他們具有一定的前設知識及能力,以進入課堂討論的部分,加上少數學生運用電子學習工具的能力仍需要加強,所以教師需要一定時間準備學生的態度、知識和技能。

當然,假若投入更多教師資源在準備影片、預習材料及學校有更充足的電子學習設備等,學習成效必然更高。■洪昭隆 天主教培聖中學公民教育統籌及通識教育科教師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