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時隨地打開手機或電子閱讀器,「萬卷書」觸手可及;夜幕降臨時,「有聲故事」陪伴無數小讀者安然入夢;戴上虛擬現實設備,就能身臨其境般「穿越」時空。早前舉行的「世界讀書日」,讓我們再次聚焦閱讀。如今,閱讀已不再僅是打開一本書,科技發展,讓閱讀的世界無比寬廣,出現更多可能。 文、圖:新華社
不久前的2019中國數字閱讀大會上傳來消息--2018年中國數字閱讀用戶規模達4.32億,人均數字閱讀量達12.4本。中國數字閱讀市場規模已經達到254.5億元,其中,大眾數字閱讀佔比超過九成。「數字閱讀持續保持高速發展態勢。」手機電子書閱讀器「掌閱」的創始人張凌雲看來,隨着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用戶體驗的不斷提升和數字化內容的極大豐富,讓數字閱讀能夠在e時代續寫「開卷有益」。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院長魏玉山表示,過去十年,數字化閱讀方式接觸率從24.5%增長到76.2%,增長明顯。數字化閱讀的發展,提升了國民綜合閱讀率,推動了整體閱讀人群持續增加。調查還發現,有超過半數的國民傾向於數字化閱讀方式。「如今,我們已經身處『一屏萬卷』的數字閱讀時代。」
點開閱讀器上《絲綢之路》一書,遇到看不懂的詞語,只要選定該詞就會跳出詞典釋義和英文,再點擊「百科」便能看到更全面的關於該詞的釋義和知識背景。如今,這種文本「超鏈結」方式已廣泛應用於數字化閱讀,幫助讀者拓展了閱讀的深度和廣度。
5G技術引領智慧閱讀
張凌雲告訴記者,為了便於讀者理解內容,「掌閱」最早嘗試在內容中鏈結中英文詞語解釋,還可以邊讀邊記,分享閱讀心得。此外,護眼模式的藍光過濾技術保護用戶眼睛、降低閱讀疲勞,本地非完整書籍自動補全功能幫助讀者更簡單找到完整書籍,以及即將推出的AI朗讀等,通過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打造更加智慧的閱讀平台。
「從紙質閱讀到數字閱讀,從電腦閱讀到移動閱讀,從讀書時代到讀屏時代,每一次閱讀方式的發展進步,都是創新驅動的產物,代表了閱讀的發展方向。」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長馮士新說。翻開一本秦兵馬俑畫冊,屏幕上立即展示各種秦俑立體造型;戴上VR眼鏡閱讀一本關於航天的圖書,宇宙飛船近在眼前;手機下載APP,機器人開始為孩子朗讀智能繪本。
日前在杭州舉辦的第五屆中國數字閱讀大會上,5G、人工智能(AI)、增強現實(AR)、虛擬現實(VR)、雲計算等新技術紛紛亮相,充分展現了未來閱讀的無限可能。業內人士預測,隨着5G技術落地、虛擬技術提升和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數字化閱讀將向智慧化方向發展。湖南聯通網絡規劃與優化部總經理夏巍認為,在5G高速度、低延時、大容量的帶動下,未來的數字閱讀將使內容的展現形式更加立體、更加多元,變成融合各種感官體驗的沉浸式閱讀,用戶的閱讀體驗將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