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屆中華詩人節近日在全國首個「中華詩城」重慶市奉節縣舉辦,其間發佈《致海內外詩人書》,堅信當代中華詩詞定會入史。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詩詞愛好者300多萬人,每天創作的詩詞量相當於全唐詩、全宋詞的總和,其中亦不乏比較好的作品。
中華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范詩銀在開幕致辭中表示,奉節是中華詩詞史繞不過的地標,李白、杜甫、蘇東坡等古代眾多詩詞名家在此留下上萬篇詩詞佳作。本屆中華詩人節重點圍繞現當代中華詩詞入史問題展開學術研討交流,對現當代詩詞進行全面綜合研究,推進中華詩詞事業繁榮發展,促使中華詩詞早日登上當代文學史殿堂。
中華詩詞學會、中華詩詞研究院在閉幕式發佈《致海內外詩人書》指出,中華詩詞學會成立以來,伴隨着改革開放進程,傳統詩詞歷經復甦、復興,已初顯繁榮之勢。但在中國當代文學史上,卻沒有傳統詩詞應有的一席之地。
這兩家國家級詩詞機構堅信,當代中華詩詞一定會入史的。為此,他們提出,將做好史料準備,力爭在三到五年內,收集整理五四運動至今一百年左右的詩詞史料,編輯出版《百年詩壇名家文庫(各省市自治區卷)》,同時着手編寫《現當代舊體詩發展簡史》。
本屆中華詩人節由中華詩詞學會、中華詩詞研究院、重慶市詩詞學會、奉節縣委、縣政府主辦。內地及港澳數百名知名詩人及專家參加研討及采風。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