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歷史與空間】一聲妃子笑 古道幾征塵

2019-07-09
■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 網上圖片■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 網上圖片

闞則思

三門峽高鐵站,一列白色復興號巨龍呼嘯西去。望茬o條通向八百里秦川的鋼軌,我眼前驀然出現了崤函古道上那兩道深陷頑石的車轍:幾千年來,車載、馬拉、驢馱、人挑,熙熙攘攘、雨雪風霜......奔向大秦的咸陽、盛唐的長安。

夏至日,與河南思客幾位作家朋友來到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我被深深震撼了:古道一個坑連茪@個坑,車轍碾軋的痕跡有一兩尺深,彷彿一條不見盡頭的深溝,還有深深的馬蹄印、模糊的腳印,我想:楊貴妃吃的荔枝難道是通過如此難行的古道日夜兼程送達長安的嗎?果如此,真可謂「一聲妃子笑,古道幾征塵」了!

崤函古道是洛陽至長安的古代官道在陝州(三門峽古名)段的總稱,歷來是「襟帶兩京」之鎖匙,中原通關中、達西域的咽喉,也是古絲綢之路的一條主幹線。它已問世三四千年了。春秋時著名的秦晉崤之戰在此鏖兵,戰國時蘇秦沿此道游說秦國,唐開國皇帝李世民在此寫下《陝州詠》,詩聖杜甫夜宿於此目睹官兵抓人兇相,寫下著名的《石壕吏》。唐玄宗李隆基在位40餘年,多次「幸臨」陝州,留下《途次陝州》、《過老子廟》等詩作。他寫道:「境出三秦外,途分二陝中。山川入虞虢,風俗限西東......」陝州給他留下何等美好印象!唐代實行長安、洛陽「兩京制」,皇帝經常到洛陽,必經崤函古道,玄宗更是多次途經這條古道。

古代皇帝出行靠車馬舟楫,從長安到洛陽,一路訪古探幽也需月餘。唐玄宗和妃子們生活用品都須役夫們通過崎嶇崤函古道運來。函谷關附近盛產的靈寶大棗和「貴妃杏」都令妃子們笑逐顏開。眾所周知楊貴妃最愛荔枝,唐玄宗為博貴妃一笑千里飛馬接力傳送荔枝供其享用。封建統治者的任性與驕奢可見一斑。詩人杜牧《過華清宮》云「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形象描述了當年飛馬傳荔枝的情景。白居易在《荔枝圖序》中更說荔枝「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日五日色香味盡去矣。」山高路險,驛夫們在幾千里古道上日夜接力飛馳之艱辛和「七日夜至長安人馬俱斃」之慘狀不難想像!

唐亡百餘年後,「荔枝誤國」故事仍在民間廣為流傳。宋代大文豪蘇軾在《荔枝嘆》中寫道:「十里一置飛塵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顛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龍眼來。飛車跨山鶻橫海,風枝露葉如新采。宮中美人一破顏,驚塵濺血流千載。永元荔枝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至今欲食林甫肉,無人舉觴酹伯遊。我願天公憐赤子,莫生尤物為瘡痏。」該詩寫盡古道驛夫們為楊貴妃運送荔枝的艱辛。一句「驚塵濺血流千載」就是對風流皇帝的血淚控訴啊!所以他呼籲老天爺憐憫一下老百姓吧,不要再降生楊貴妃之流的尤物禍國殃民了!

這不僅是宋代大學士蘇軾的浩嘆,更是大唐勞民傷財、戰亂不斷導致由盛而衰的千萬百姓的心聲。當年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博褒姒一笑,導致犬戎攻破國都,西周滅亡;而李隆基一味溺寵楊玉環不顧朝政,導致安史之亂,唐朝自此日趨衰落。世人不會稱頌周幽王對褒姒的一片深情,也不會讚賞李隆基對楊玉環的寵愛,他們的愛情建立在萬千枯骨之上,這樣的愛情除了顯示皇權的任性,再唯美也很難令人感動。正如一位現代作家所言「極致的美與至極的權力結合在一起,那就莫怪天下大亂了。」所以有人總結:「荔枝讓唐朝由盛轉衰!」

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唐代運送荔枝的路線圖,《唐國史補》載:「楊貴妃生於蜀,好食荔枝。」然而「南海所生,尤勝蜀者」,於是,每年送到長安的荔枝來自遙遠的嶺南。蘇東坡則道「永元荔枝來交州,天寶歲貢取之涪。」他認為楊貴妃吃的荔枝來自四川涪陵。確實,在唐代,嶺南(廣東、廣西、海南)和四川瀘州、涪陵等地都盛產荔枝,而距京城長安最近的則是涪陵。唐代涪陵所產荔枝名「玉貞子」,果大、肉厚、色艷、味美。據說唐玄宗為取悅楊玉環,頒旨修建了一條從涪陵直通長安專運荔枝的驛道,世稱「荔枝道」。也有史料說楊貴妃吃的荔枝來自嶺南,直至今天,廣東、廣西還盛產果大肉厚、色美味甜的荔枝,名叫「妃子笑」。筆者某年夏季到深圳,正值荔枝成熟的季節,朋友專門買來帶蚨騆酊甄A荔枝送我品嚐,她說:「這是最有名的『妃子笑』,唐朝的楊貴妃最喜歡吃這種荔枝耶!」 我摘下一顆碩大鮮紅的荔枝放入口中,哇,果真名不虛傳,味道極鮮,甜潤可口!

可以想見,以楊貴妃「雲想衣裳花想容」的顏值和「三千寵愛於一身」的身價,無論嶺南荔枝抑或涪陵荔枝,在那個「一言九鼎」、君臨天下的時代,荔枝產地的官吏們一定會千方百計全力以赴將荔枝按時保質送到長安,討好皇帝和貴妃。不僅四川到長安有「荔枝道」,從嶺南到中原也有荔枝道,筆者認為,如果用驛站快馬,很可能會走崤函古道這條重要官道。因為洛陽至長安是條「御用熱線」,驛站最多、設施最全,可以確保「荔枝專線」暢通無阻。而運送荔枝又是皇家的一號秘密,所以連杜牧都說「無人知是荔枝來」了!

而史書上有明確記載的是,唐天寶元年(742年),唐玄宗將崤函古道上的桃林縣改為靈寶縣。又據《三國志》云,東漢時此地就大量種植大棗,五穀歉收時大棗還是士兵的軍糧。我知道普通大棗呈橢圓形,而靈寶大棗是扁圓形,大如核桃,皮薄、肉厚、核小、味甜,唐宋時大棗已是靈寶的地方名產了。唐宋的妃子們肯定不少品嚐靈寶大棗的甘甜美味。靈寶大棗無論去長安、洛陽,還是宋朝的汴梁,走陸路都須通過崤函古道。但靈寶人溫柔敦厚,古人也缺乏廣告意識,更無文人墨客炒作其「新聞點」,所以靈寶大棗未能像楊貴妃吃荔枝那樣千古流傳。據悉,魯迅先生當年曾赴西安講過學,旅途中也吃過靈寶大棗,他還說過一句「靈寶大棗品質極佳,為南中無法購得」的話。靈寶的另一特產是「貴妃杏」,據傳楊玉環之父楊玄琰(後改名楊元琰)為東漢名臣楊震之後,祖籍就是靈寶豫靈鎮楊家村。楊玉環出生於父親做官的四川益州,父母去世後,她被叔叔楊玄?接回祖籍撫養,親自栽種了大杏,後隨叔父到了山西蒲州,被選入宮。後世人便將玉環栽種的大杏稱為「貴妃杏」,現已成為靈寶的特產之一。

如今這裡盛產的靈寶蘋果,色澤鮮艷、清甜爽口,全國聞名、暢銷海外。可惜在唐代尚未種植。如果當時就有,又被哪位貴妃愛上,說不定人們又會津津樂道「愛妃揚眉開口笑,絕世蘋果出靈寶」呢!但歷史哪有那麼多如果呢......其實,荔枝產自哪裡不重要,從那條古道運送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幾千年高高在上、殘剝百姓的任性皇權終於一去不復返了,荔枝、大棗和蘋果,早已是尋常百姓家的常客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