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詹漢基)現今家長對子女學業尤其緊張,不少父母亦有陪伴子女讀書或做功課的習慣。有機構調查發現,多達三成七家長在孩子升小學「陪讀」壓力增至高水平,當中近一成更接近「爆煲」,另有四成家長直言,親子關係因學業關係而轉差。有專家認為,家長需要因應學生的成長狀態,調節期望,不應強求成績。
樂思教育集團委託香港輔導心理協會進行網上調查,於6月成功訪問約650名子女就讀小一至小六的家長,探討他們陪伴小學子女學習時的情況與困難。受訪者中近七成為雙職家庭,亦有76%表示,陪伴子女溫習或做功課的以母親為主。
調查結果顥示,近八成家長指孩子升上小學後因「陪讀」而感到壓力,其中感到中度壓力的為40%,感到高度壓力的為27%,更有9.5%人感到壓力「爆煲」。
四成人親子關係轉差
對於雙職家長而言,「陪讀」過程挑戰重重,四成受訪者指,親子關係因學業而轉差;亦有51%家長表示,需要工作而沒有時間「陪讀」;47%家長表示,「陪讀」後親子時間會減少;有44%則表示,子女對學習沒興趣,導致學習過程沒效率、不專心及容易疲累。另18%家長表示,未能掌握子女強弱項,在功課方面無法入手;也有15%人坦言不熟悉學校課程,沒能解答子女的提問。
香港輔導心理學協會主席萬家輝表示,學生升小後面對學制、學習方式的改變,無論是對孩子,還是家長,均容易產生適應的問題。他提醒,家長對於成績要求及期望需要適時調整,若孩子的成績不達標,強調「我們需要看遠一點,家長及孩子需要明白,眼前這一刻的分數並不代表將來的事業成就。」
萬家輝認為,父母陪伴孩子唸書時可以發揮創意,可以寓學習於遊戲,兩者不一定要割裂;另外家長不要強求孩子的學業成績,例如與同學或兄弟姊妹表現有較大差異時,家長亦應給時間孩子適應,否則會出現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