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評局邀逾160校教師估等級 貼中率近六成半
文憑試(DSE)後日放榜,考生等級分數直接影響其升學出路,而準確的成績預測,更是他們考慮如何選報心儀院校及學科的關鍵。香港文匯報發現,針對文憑試4個核心科成績,考評局去年邀請超過160間中學的教師就學生所獲等級進行預測,並仔細研究分析其準確度,發現有近六成半考生的英文科成績成功被「貼中」,遠高於其他三科的約47%至53%。 ■香港文匯報記者 柴婧
文憑試採用水平參照匯報制度(SRR),各個等級均預設了特定能力水平,所有考生只要達到要求,就能取得相應成績,不會受他人表現影響。因此如學校及老師能準確掌握學生能力及評級標準,不僅能支援教學,亦能幫助家長和學生預測成績,籌劃未來升學及就業計劃。
就此考評局近年推動大規模的「等級預測研究計劃」,每年逾百間學校參加,以2018年度文憑試計,共涉及166所中學約19,500名考生的成績數據。學校需要提供中六生期末試中、英、數及通識4個核心科的分數,以及其預測可於文憑試取得的等級,而相關學生校內考試分數及預測等級,亦會用作與文憑試中實際分數及等級作對比。
英文科通識科「愈貼愈準」
考評局回覆香港文匯報的數據資料顯示,於2018年研究計劃,英文科「貼中Grade」,即學校預測等級及實際獲得等級一致的比率達64.6%,屬於4個核心科中最高,而數學科「貼中」比率則有53.6%次之。不過,中文科及通識科的預測準確度低於一半,分別只得48%及47.4%。
如果以過去4年的縱向比較計,學校預測等級的準確度,於英文科及通識科都有「愈貼愈準」的趨勢,前者由2015年的62.5%,增至2018年的64.6%,後者則由2015年的43.5%增至2018年47.4%;而數學科及中文科近年的預測準確度則持續波動。
有份負責研究計劃的考評局公開考試總監李王鍏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準確率的輕微上下波動,受學生臨場發揮等多種因素影響,局方不會因為準確度的數個百分點的浮動,而認為是預測水平的上升或下降。她表示,預測等級上下誤差在一級或以內已可算作「比較準確」,近年計劃所見,能達到此標準的預測個案超過九成,英文科更達98%,認為參與計劃的學校,整體掌握評估學生水平的能力亦較佳。
中文屬母語 差別小更難估
至於英文科預測準確度明顯較其他科高,本身曾任英文科教師的李王鍏分析指,相信與英文是香港學生的第二語言有關,因為學生表現水平差異較大,因此易於評估;而中文科則為大部分學生的母語,學生水平差別不大,因此較難準確地預測。
至於數學科預測準確度亦相對較高,她分析指或和該科有統一評分標準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