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裕
上次和大家分享了一位醫生的故事,儘管他患上很多病症,最後他卻尋求方法獲得了健康。而今天,再與大家分享,他是怎麼去扭轉自己的人生。
當他開始將內在的壓力和情緒釋放的時候,他就忽然間發現,其實大部分的負面情緒和思想,都是因內疚而成。每一次,當我們批評別人,就會產生多一層內疚。卻不曾發覺,我們的內心和大腦竟然是每分每秒都不停地批判、批評着這個世界的一切人物、環境。
因為無休止的批判,就產生內疚的循環。很多時候覺得自己應該做正經事,充實地活自己的人生,連晚睡都感到內疚的情緒,這是我們和內疚相處得太久,已不察覺到它的存在。
對許多人來說,可能只是直接將這份內疚,投射到這個世界上。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人生的很多時候,都要有一個敵人去給我們投射心中的內疚感。那個醫生一開始嘗試放下時,他有一段期間感到非常討厭,要處理和感受這些負面情緒。但他也意識到,無論你喜歡與否,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會思考,會感覺的生物,若僅僅壓抑或不理我們的情緒,就是拒絕接受現實。因此,他繼續嘗試放下。
僅僅幾天之後,胃腸道下段的問題,已經自動能夠自我治療了,手術也取消了。很多多年頑固的症狀,也開始慢慢減弱,發病的次數也慢慢減少。例如偏頭痛愈來愈少,腰背部痛的問題也不見了。他的身體開始感覺到輕鬆,強壯,突然間他察覺到,身體所帶來的情緒上的壓力,是大腸憩室炎,他知道應該進醫院治療,但是他對自己說:或許可以嘗試用放下這個方法,就當作為最後的實驗,不成功便成仁。
然後,他就選擇徹底地放下所有感覺,比如肚子強烈的痛楚,他都正面去感受而不是拒絕它,他嘗試不去用任何思想或言語去給它標籤。僅僅是感受着身體上的感覺,不作抵抗或改變。
疼痛,如同刀割一樣,每一份感覺他都清晰感受到,並且選擇放下。四個小時之後,他感受到應該停止了流血,痛楚也開始減弱,他感覺到大腸的憩室炎已經治癒。
但是在這裡要提醒大家,他自己本來是醫生,所以我們不能模仿他。我們分享他的故事,是從他的體驗中得到啟發。這位醫生之後也感覺到,大腸雖有間歇性的痛楚,但也嘗試放下。隨着不斷地應用放下,所有病症都逐漸開始自然地完全治癒。
而他也明白了,一旦放下和移除了「自己的身體是病患」的這個信念,病症就再沒出現過。因此,十一月他裝修房子時,被一條巨大的木柱壓到了腳上,導致腳板前半部的骨頭被壓碎。他再次應用了放下這個技巧,到聖誕節時一個月後而已,他的腳就已經恢復好,還可以跳舞了。
上面的故事是David Hawkins博士,在他《Healing and Discovery》書裡提到的一個親身經歷,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也可以自己重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