狸美美
今天想說說語言。
最近小狸在補看經典英國電視劇《唐頓莊園》(是的,遲到了九年),喜歡得不得了,因為實在是太美了。除了廣闊高潔的立意,單說感官體驗,那無與倫比的莊園風景、優雅耐看的女士先生、嚴肅考究的各式服裝、一一還原的生活細節,無一不彰顯着高級的質感。
而最讓小狸感嘆的,是劇中人的語言,標準的古典英國貴族式表達,彬彬有禮、準確豐富、優美婉轉且永遠不失從容和幽默。比如,女管家一大早上上下下忙着催促和協調各個僕人工作,迎面看到兩個僕人在聊閒天,她沒有說:「快去幹活!」而是問:「今天是公共假期嗎?怎麼沒人通知我?」比如,劇中舌毒心善的祖母在刻薄對方時沒有說:「你怎麼還沒死?」而是說:「你知道嗎,我很好奇你怎麼還留在人間,天使光環一直在你頭頂縈繞不散。」而她在面對關鍵問題時,說:「我不是浪漫主義,但就連我也承認心臟不僅僅是用來泵輸血液的。」
至於劇中一直吵吵鬧鬧的男女主角,先生在向小姐示愛時,說的不是「我喜歡你」或者「我愛你」,而是:「你如果喜歡爭論,那我們就應該多見見面。」冰雪聰明的小姐回一個深深的眼神,彼此心意已瞭然於胸。婉轉至此,性感至極。
其實如此的美麗不止出現在上世紀的英國貴族口中,我們的中文也曾這樣美過。比如同樣是「我愛你」,在賈寶玉口中是「這個妹妹我見過」,是「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在秦觀口中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在《詩經》中某個男子的口中是「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然而,如此美麗的語言能力,在今時今日的人們、尤其是年輕人身上正急劇退化。在手機成為每個人延長器官的今天,人們的說話和表達也都不自覺地更頻繁使用網絡語言。「大豬蹄子」、「你咋不上天呢」、「什麼鬼」、「盤他」、「沙雕」、「6666」......人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在不知不覺中逐漸萎縮到只有這些簡陋、淺薄、俗氣、搞怪,甚至下流和暴力的網絡語言上,很多人甚至為了顯示自己時髦而無論說什麼都要強硬套用當今最流行的網詞,使得自己的表達水平更加狹窄低下。而隨着表情包的風行,甚至連6666也不用自己打了,每次都以「表情」回應,每次都以「鬥圖」結束。
維特根斯坦曾說過:「語言是思想的邊界」。貧瘠的語言最終導致的就是貧瘠的思想。在名著《1984》裡,「老大哥」的一項重要手段就是消滅傳統詞彙,創立新詞,把量定到最少,以讓意思難以準確表達,禁錮人們的思想。比如如果有「好」字就可以不要「壞」字,因為可以用「不好」來代替「壞」的意思。但是辭典中包含「壞」字詞義的詞多達1,500個,不包含「壞」字但有「壞」意的詞語表達更是恒河沙數。
十年前,當「很黃很暴力」等第一批網絡熱詞出現時,誰也沒想到它能如此之快地如絞殺植物般即將勒死作為宿主的傳統語言。自認為偉大的智人,如再不拿起藤刀,怕是很快就要退化回連毛猴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