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百家廊】閒看中庭梔子花

2019-07-15

山 林

上個月中旬,我去附近的超市購物。超市裡多了一個賣花草的專櫃,櫃枱上擺着數以千計的多肉植物小盆栽。呆萌可愛的肉肉們,形形色色,姿態萬千,讓我產生了強烈的購買慾望。多肉旁邊擺着幾個漂亮的花盆,我問了下價錢,賣花的小伙子說,半價處理,櫃枱上所有物品全部半價。原來,這個櫃枱是他不久前個人承包的。超市裡賣花賣不動,小伙子想處理完了貨品趕緊撤櫃。

我先挑好了幾個花盆,再去挑多肉。小伙子指着一盆開敗了的梔子對我說:「這盆小葉梔子五塊錢,買回去見了陽光就能開花,養好了,一年多次開花。」隨後,小伙子又把一盆開敗了的茉莉端到我面前。「大姐,看你是愛花人,這盆五塊錢也賣給你了。」我笑着說:「我要是都搬回去養不活,豈不是佔小便宜吃大虧?」小伙子回答:「只要放到通風處,勤曬太陽,別忘記澆水,它們很快就會開花。」

小伙子又給我推薦營養土、營養液。物不甚美,價格廉矣!於是,來者不拒,凡是小伙子點名的,我都買了下來,一共花了110元人民幣。小伙子賣了貨,心情愉快,另外送給我半袋彩色石子。三個大塑料袋,滿載而歸。停停走走回到家,累得我上氣不接下氣。拿出來一一擺放在小院正中,左看右看,愈看愈愛,真是物超所值,買到就是賺到哦!

我把最貴、最大、最好看的兩個青花瓷花盆給了梔子和茉莉。新盆裝上營養土墊底,梔子在左,茉莉在右,雙雙離開舊舍,安了新家。我又在花盆表面撒上五彩石子。小石子,大用途。澆水時,泥點子再也不飛濺,既美觀又潔淨。濃縮營養液兌水稀釋,葉上噴灑,根底澆灌。不幾天,梔子生出了鵝黃色的新葉,卻沒見花苞冒頭。再看旁邊的茉莉,同樣的待遇,花苞「噌噌噌」長出好幾束。

六月底的一天,茉莉開花了。這「天下第一香」絕不是徒有虛名。白花齊放,流香亂飄,整個小院都陶醉了。前幾年,我養過一盆茉莉。有事外出,不能天天侍弄,連同其它幾盆不耐乾旱的花卉,一併送了親戚。再見茉莉花,已是舊相識。梔子花,我是首次養,我迫切希望它開出花來。

那天,我拿着噴壺給梔子綠葉灑水,眼瞅着旁邊的茉莉花顫悠悠落了三朵。茉莉花落,風華尚存,沒有半點頹喪之氣。這個品種是單瓣大花茉莉,八瓣薄片,青春昂揚,直指八方。我撿起落花聞了聞香氣。忽而心生一計,何不把茉莉花朵安放在梔子葉片上,冒充梔子花,來個以假亂真?立即行動,瞬間搞定。定睛一看,哇,梔子開出茉莉來,綠葉白花,色彩分明,居然一點也不違和。

拍照發家庭微信群。弟媳婦第一個發言,咦,我養的梔子花是六瓣,這盆怎麼是八瓣,雜交品種吧?我笑而不答,又拍了茉莉盆栽的圖片傳上去。這回,侄子看出了端倪。對話框上閃出一個成語:張冠李戴。原來如此,家人紛紛為我的創意點讚。晚上入睡,做了一個玄幻的夢。梔子仙子身着一襲白衣,緩緩而來。風吹仙袂飄飄舉,柔情綽態善言語。只見她粉面含怒,朱唇帶嗔:「我說你這個養花的,你既然買我回家,就要尊重我,不要拿它花來侮辱我的花格。快把小茉莉拿掉,不要用它欺騙世人的眼睛。我又不是不會開花,我開的花,比茉莉大,不但大,而且更白,而且更香......」

醒來後,我不禁啞然失笑,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就在白天的時候,我翻出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讀到了一段關於梔子花的描寫。汪先生為人為文比較率真。他這樣寫道︰「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人所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着嗎?」邊讀邊笑,內心十分敬佩梔子花的直言快語。我跑到院子裡,對着梔子戲謔,梔子呀,你脾性夠大,還會爆粗口!有本事開出花來,和「天下第一香」比一比呀?眼前的梔子無動於衷,夢中的梔子大發雷霆。

唐代詩人王建有一首著名的《雨過山村》詩。「雨裡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婦姑相喚浴蠶去,閒看中庭梔子花。」 梔子花原產中國,有着悠久的栽培歷史。人們愛梔子花,常常將它栽植在庭院之中。山村裡的婦女和少女都喜歡梔子花。忙時,她們結伴去浴蠶;閒了,就在院裡看梔子花、聞梔子花香。詩人入眼處,梔子花們,甘露滋潤,朵朵清新。它們在雨中唱着歡樂的歌,千百年來,深入人心。

李漁《閒情偶記》記載:「梔子花無甚奇特,予取其彷彿玉蘭。玉蘭忌雨,而此不忌。」李漁認為梔子花沒什麼奇特之處,和玉蘭差不了多少。但是,梔子花不怕雨,玉蘭怕雨。只此一點,略勝一籌。所謂玉蘭,是指五六月開花的廣玉蘭。我老家縣城的關帝廟院內,有三棵高大的玉蘭樹。去年夏初,我有幸見到了那些花樹。正值花期,滿樹銀花,清香四溢,直鑽鼻腔。我拍了花朵,用手機識花神器辨認,得知此樹種,乃是廣玉蘭。問了下管理人員,也說是廣玉蘭。上網一查,廣玉蘭花開複瓣,貌似白荷,也叫「荷花玉蘭」。我生平沒見過地植的大型梔子花,只在花友家裡欣賞過盆栽的小型梔子花。花友種的是複瓣梔子,也叫「荷花梔子」。荷花梔子花開三層,每層六瓣,形如荷花,和荷花玉蘭極為相似。由此推論,李漁筆下的梔子和玉蘭,其實就是荷花梔子和荷花玉蘭。

汪曾祺文章中還提到,蘇州姑娘串街賣花,嬌聲叫賣:「梔子花!白蘭花!」梔子花和白蘭花,猶如一對好閨蜜,在文人筆下互為參照,形影不離。如今,賣花姑娘的嬌聲,隨着歷史的車輪,化作遠去的叫賣聲。純潔無瑕的花兒們還在,美好的生活還在繼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