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綺平
被譽為電視史上最出色的劇集《切爾諾貝爾》(Chernobyl),自今年五月六日首映以來,紅遍全球。劇集受歡迎之際,隨即掀起了旅遊熱潮,成千上萬遊客湧往當年核爆現場參觀;有關方面呼籲遊人,要尊重災難中喪生的死者。
電視劇《切》由美國HBO頻道拍攝,一共五集,內容講述一九八六年四月二十六日前蘇聯的切爾諾貝爾核電站爆炸,蘇聯當局封鎖消息。為了防止輻射物向外擴散,一群英勇拯救隊冒着生命危險,進入災場清理石墨。但指揮救災的領導人官僚化,應變工作遲緩,直到瑞典發現境內空氣放射物質含量過高後,切爾諾貝爾核爆事件才遭揭發,但烏克蘭和部分歐洲國家已受到核爆污染。
這是上世紀最嚴重的人為災難。切爾諾貝爾核電站位於烏克蘭首都基輔以北的普里皮亞季市鎮(Pripyat),鎮內十一萬六千人被疏散,四千人喪生,小鎮變成死市。
《切》劇情緊湊,演員扮相逼真,連俄羅斯觀眾也承認該劇製作精緻。他們在網上發表觀後感說,此劇像時空穿梭機,帶他們回到三十多年前的生活境況,如食物、衣着和髮型等,細節還原度極高。但俄羅斯人很後悔,這段歷史被美國人拍攝,自己國家錯失良機。
核爆至今三十三年了,核電站二千六百平方公里範圍內仍被封鎖。烏克蘭政府近年為了促進經濟發展,將部分區域開放,供遊客參觀。據英國《衛報》報道,前往該區遊客不需要穿上防核保護罩,但禁止觸摸任何物品。離開時,遊人須經過軍事檢查站的掃描機,以查驗身上的核輻射的幅度。
自從電視劇《切》作全球首播後,近兩個月來湧往普鎮旅遊人數急增四成。報道指出,有些遊客在災場拍照時,做出種種不尊重亡者的行為,他們將自拍照片放上社交媒體,受到猛烈批評。
例如,一名奧地利女學生為了證明自己不怕核輻射,拍照時拉開防核外衣,露出比堅尼式的T內褲。她的照片放上Instagram,引來三十二萬名追隨者;此照片現已被刪除。另外,部分核爆災場照片裡的遊客,表情歡樂舉止輕浮,像在遊樂場玩耍。
《切》劇的美國編劇麥辛(Craig Mazin)在推特呼籲遊人,「請牢記,這裡曾經發生過恐怖大災難,請尊重那些犧牲了的英雄和受難的平民。」
類似的「災場取樂」事例屢見不鮮。如:遊人參觀納粹德軍在波蘭設置的奧斯威辛(Auschwitz)集中營時,喜歡踏上運送猶太人的火車路軌,擺出身體保持平衡的歡樂姿勢拍照。《衛報》說,他們忘記了,這個集中營有一百萬人被殺害。
另外,二零一五年四月一艘由利比亞開出的難民船,途經地中海時沉沒,漁船上的七百名難民全部罹難。該船後來在接近意大利島嶼被撈起,最近擺放在威尼斯藝術節展出,供遊人參觀拍照,惹起極大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