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化視野 > 正文

走東走西:神秘的畫中人

2019-07-06
■馬德里一博物館裡的羅丹畫像。 網上圖片■馬德里一博物館裡的羅丹畫像。 網上圖片

余綺平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達.芬奇的作品《蒙娜麗莎》,她的微笑,吸引了每年逾六百萬人湧往巴黎羅浮宮,透過厚厚的防彈玻璃,看她一眼。蒙娜麗莎到底是誰?她笑了五百多年,身份一直成謎。這是歷史上最著名的「神秘畫中人」。

類似的神秘畫中人,比比皆是。過去一年裡,共有三幅名畫被解謎,當中涉及人物包括:法國雕塑家羅丹和荷蘭畫家梵高。

一幅懸掛在西班牙馬德里加迪亞諾博物館(Lazaro Galdiano)的小畫像,上月初被專家證實,畫中人是羅丹,而非比利時國王。

該博物館開辦於七十年前,館主是私人收藏家,藏品種類繁雜,有繪畫、雕塑、工藝品、錢幣等。館內一個燈光暗淡的地方,懸掛了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Leopold II,1865-1909)畫像,他是臭名遠播的獨裁者,以開發非洲為名霸佔剛果土地,強迫當地人為奴,導致三百萬剛果人喪生。

獨裁者的畫像高掛在該博物館五十年,從來沒有人懷疑過畫中人的身份。直到上月,西班牙平面設計師帕斯托(Luis Pastor)來到國王畫前,一下子呆住了,畫中人明明是羅丹,與張貼畫旁的人物說明不符合。

三十九歲的帕斯托向《衛報》記者說,他大學攻讀純藝術系,喜愛羅丹的雕塑,經常去巴黎的羅丹博物館參觀,熟悉羅丹的一切,包括他的容貌。

帕斯托承認,羅丹和比利時國王的臉孔確實相似,兩人均留着豐厚的、像掃帚一樣的大鬍鬚。但羅丹的眼睛是藍色,而國王是黑色;兩人的耳朵形狀也有異。帕斯托說,他朝着畫中人瞪了半天,決定尋根問底。

帕斯托上網查核畫中人資料,又諮詢一些歷史學家和古畫修復家的意見。他們認為,該博物館館主藏品複雜,他看到順眼的,就收藏。比較起來,國王畫像的收藏價值,當然高過羅丹。

帕斯托不服氣,寫信給博物館提出疑點。館方經過調查後終於證實,畫中人確是羅丹。帕斯托認為,今次結果屬於雙贏--國王遺臭萬年,其畫像不配供人欣賞;替羅丹正名,不再委屈他。

第二幅獲解謎的畫中人,是梵高於一八八九年繪畫的《園丁》(Gardener)。當年梵高精神病復發,被送往法國南部普羅旺斯聖雷米精神病院療養,他畫了一大批田園風景,包括著名的《向日葵》。這批畫作裡,有一幅穿着光鮮衣服的男人畫像,背景草木盛開。該畫於一九零八年作首次展出,一直被誤認畫中人是田園裡的農夫。到去年九月,畫中人被證實是精神病院裡的園丁,背景畫了一道防衛病人外逃的圍牆,這是梵高病發時割掉自己耳朵後畫的。

第三幅獲解謎的畫中人,她的容貌沒畫出,只見全身裸露,劈開大腿,陰部結構描繪細緻。此畫名為《世界的起源》(The Origin of the World),畫於一八六六年,是藝術史上最具爭議的畫作之一,一直藏於巴黎奧賽美術館。百多年來,畫中人被誤認為一名愛爾蘭模特兒。

直至去年八月,法國一文學家在研究作家小仲馬的書信時,發現信中提到該畫中人,證實是當時奧斯曼外交官的芭蕾舞星情婦。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