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亞洲週刊》、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攜手舉辦、零傳媒協辦的第七屆「我們一起悅讀的日子」,於上周四起一連兩日在香港書展舉行。今年的活動首次有澳門的學生加入,來自不同地方的學生一起分享、交流閱讀的樂趣。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弟,次謹信......」活動在學生們朗朗讀書聲中拉開帷幕,學生們分別以廣東話、普通話和閩南話朗誦《弟子規》,當中更有書法表演,四位表演書法的同學,分別寫出了「讀好書」、「說好話」、「行好事」、「做好人」四句說話,加起來正好是關羽對兒女的庭訓教誨,顯得特別有意義!在是次活動中,主辦方更贊助每位學生購書津貼150港元,以鼓勵學生們自己挑選購買書籍,而現場優秀的學生作文還有機會收錄出書,實現作家夢。
主辦方今年邀請了來自台灣、佛山、澳門和香港的中、小學生參與活動,目的除了一同分享閱讀的樂趣外,更鼓勵他們拿起筆來記錄自己的想法與感受。活動中更邀請到多位來自各地的著名作家即席分享寫作的心得和經驗,當中包括香港作家黃虹堅及周蜜蜜、台灣作家王文華及嚴淑女、上海作家陸梅和深圳作家陳詩哥。
不少人都知道閱讀所帶來的無限好處。讀一本好書就像結識一位良友,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你造成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你陶冶情操,增長知識,開闊眼界,使人優雅知性。而「我們一起悅讀的日子」活動的初衷就是引領學生們走進閱讀的世界,不僅要愛上閱讀,更要快樂地「悅」讀,並且能用文字來抒發自己的感受。活動中六名作家帶着自己的閱讀故事和「悅讀」書單來與學生們分享,引導他們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創作,在創作中發現文字的樂趣。
主辦方期望通過本次活動,能讓學生們不止是為了閱讀而讀,更應該學會從閱讀中尋找到愉悅的感覺,就像文學家林語堂所說:「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這就是讀書的整個目的,而只有抱着這種目的的讀書才可以叫做藝術,一人讀書的目的並不是要『改進心智』,因為當他只為了一個目的的時候,一切讀書的樂趣便喪失淨盡了。」讓學生們在書籍中成長,讓書籍改變氣質、談吐、胸襟,將內涵顯露在他們的生活中、文字裡。
文:香港文匯報實習記者 徐朗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