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兩地產經 > 正文

廠商分享經驗備戰貿易「持久戰」 優化稅務籌劃轉移生產線抗逆境

2019-08-14
駱百強建議企業要做好中美貿易戰「打持久戰」的準備,又指公司會在其他國家如越南設廠,以分散風險。記者莊程敏  攝駱百強建議企業要做好中美貿易戰「打持久戰」的準備,又指公司會在其他國家如越南設廠,以分散風險。記者莊程敏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莊程敏)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美國將於9月起對餘下3,000億美元中國貨品徵收10%關稅。面對貿易戰的衝擊,有業界人士認為,港商可透過有效的稅務籌劃及轉移生產線等方法去抗禦逆境。

中國成衣製造商信達企業執行董事駱百強昨出席廠商會研討會時指出,若美國在今年9月如期加徵10%關稅,中國生產企業將會「雪上加霜」。他建議企業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又指公司會在其他國家如越南設廠,以分散風險,但仍會繼續保留中國的生產線。

倡僱當地人管理免紛爭

對於不少企業在外地設廠都有失敗的經歷,駱百強認為,企業在外地設廠時的確要面對不同問題,例如人手配套問題,「以孟加拉為例,由於當地欠缺娛樂,沒有人願意去工作。」另外,孟加拉人每天都要有拜神時間,僱主如果不加以體諒,或不慎犯了某些禁忌,很容易造成勞資糾紛。他個人認為,越南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之前發生的排華事件僅屬一次性。

他建議,企業可以僱用當地的人去管理當地的員工,這樣會更有效管理,減少紛爭,「可以當是當地的廠房去管理,但其他生產配套則由港企自己提供,例如以合資企業的形式去經營。」

申請「出廠價」減繳稅成本

駱百強指出,在中美貿易戰下,中國企業短期會面對訂單逐漸減少的局面,長期則要面對客戶對仍在中國製造的信心成疑的情況,因稅項可由10%加至25%、甚至更高,從而可能導致訂單大量流失。他認為,可借助「首次銷售規則」(First Sale Rule)減低實際稅務負擔,如果美國進口商透過中間商委託一家工廠生產,則可嘗試向美國海關申請以價格較低的「出廠價」來報關,從而減少繳稅成本。

他又提醒廠商,要預先把適當的文件準備好,以免美國海關抽查。長期而言,可減少美國訂單比例,始終貿易戰屬長期,亦有很大不確定性,即使轉移生產國亦可能面對關稅問題。

同場的企業學習顧問創辦人梁永忠則表示,希望大家對於中美貿易戰的前景不宜太悲觀,事件或有戲劇性發展,明年亦是美國大選年,美國政府或需要營造良好社會環境去爭取選票。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