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當前投資中國的市場情緒偏低,且市場對美中貿易戰的擔憂猶存,但近期的企業盈利報告是市場的亮點之一。今年大中華區股市表現差異相當明顯,中國境內股票的表現遠超港台股市,反映出在市場和產業正確配置的重要性。雖然各個市場都面臨中國經濟放緩風險,但股市回報卻主要由個別企業的成長前景所帶動。
內需板塊表現亮麗
中國內需民營企業即使面臨總體經濟挑戰,錄得利潤卻勝預期,今年首7個月利潤攀升了7%。相較之下,國有工業企業的利潤下滑8.1%。部分民營企業受周期性改善帶動,表現較優秀。而部分則因為中國經濟結構性變化提升了企業的防禦力。例如,在零售銷售下滑期間,具有優質品牌定位的食品和飲料公司仍擁有定價能力。此外,在利率走低的環境下,大眾將儲蓄和房地產投資分散到其他金融產品上,保險公司亦受惠,其盈利依然持續增長。
截至目前為止,根據企業已公佈之第二季或中期業績,儘管市場分析師一直下調2019年的盈利預測,個別產業表現仍然相對突出。例如,消費產業盈利上調的比率最高,也是市場中表現最好的,顯示投資者認可這些基本面的改善。中國A股市盈率有所擴大,但若與香港和台灣股市相比,仍然低於長期平均水平。
政策奏效 伺機低吸
中國着手投資改善其基礎設施,調低民營企業稅收和管理成本。今年用於改善信貸條件的眾多舉措亦漸見成效。雖然領先經濟指標仍指向增長放緩,但汽車銷售和運輸活動等部分硬數據已開始回穩。隨着政策支撐經濟,我們預期工業和科技等產業盈利預測有上調空間。同時,考量當前的估值,如果市場出現進一步下調,我們認為反而是買進中國股市的好機會。■富達國際多元資產基金經理George Efstathopoul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