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行者號」靈魂人物愛德華.史東獲天文學獎
希臘式的星空,帶給人類無限遐想。沒有翅膀的我們,自古以來均想進入無盡穹蒼,探尋宇宙的奧秘。42年前,兩艘「旅行者號」太空船先後發射離開地球,自始成為人類的一雙眼睛,飛越了木星土星,又首次探索了天王星和海王星,以無數張珍貴照片揭開這些巨型行星及其衛星的神秘面紗。過去幾年間,它們更成功衝出太陽系,成為有史以來首兩個進入星際空間的人造物體,邁向未知的新世界。40年過去,「旅行者號」這雙眼睛背後的靈魂人物,愛德華.史東獲得今年的邵逸夫獎天文學獎,以表彰他對宇宙探索所作出的貢獻。■香港文匯報記者 詹漢基
愛德華.史東為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大衛莫里斯物理學講座教授和特別項目副校長,由他領導的「旅行者(Voyager)」太空探測項目,走遍了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增加了人類對太陽系、以至太陽系外的了解,成為了人類非常重要的「眼睛」。他日前受訪分享得獎感受及體會。
「旅行者」太空探測項目由美國太空總署(NASA)於1977年8月及9月發射的兩艘太空船組成,數十年過去,旅行者1號及旅行者2號至今仍運作正常,持續傳送數據回地球。早於1979年至1981年間,兩艘太空船已先後飛越了木星和土星:而旅行者2號亦於1986年及1989年分別探訪了天王星和海王星,成為至今唯一探訪這兩個行星的太空船。
「離家」前回首 拍下「全家福」
「旅行者號」對各大行星進行一點一滴的調查,正一層一層地建構着人類對宇宙的認知。木星、天王星及海王星均有美麗的星環圍繞,「旅行者號」為人類近距離拍攝土星環,為人類史上首次取得圖像,解構了土星環的複雜結構;也是首次對土星衛星泰坦的大氣層進行測量。其後「旅行者號」也證明了,海王星的大氣層風速高達每小時2,000公里,還有一個被稱為「大暗斑」的巨大風暴。
在2012年及2018年底,旅行者1號及2號先後穿越了太陽風頂層,兩艘太空船被視為突破了太陽系邊界,進入了星際空間(Interstellar space),它們同時將等離子體的速度、密度、溫度等各項數據傳回地球分析。在離開太陽系前,旅行者1號「回頭」拍攝了一些照片,並合成了第一幅著名的太陽系「全家福」,人類居住的地球在宇宙中,原來只是一個「暗淡藍點」。
化身發言人 向全球觀眾解說
年屆耄耋的愛德華.史東,大半生從事宇宙事業。他從1972年至今,一直擔任「旅行者」項目的科學家。只要太空船有新的發現,他便化身項目發言人,向全球各地的觀眾進行深入淺出的解說。
用盡所有電 為人類「開眼界」
畢生投入太空探索的愛德華.史東表示,兩台「旅行者號」的壽命遠較設定的長,運作了40多年已經是超額完成。他感慨,「旅行者號」的剩餘電量只能多撐5年。如今兩個「旅行者」已飛出了太陽系,但仍然堅持執行星際任務,用盡最後一分力量不斷開拓人類文明所能觸及的邊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