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1月,伴隨北京市級機關遷入,通州正式進入「北京城市副中心」時代。北京城市副中心與河北雄安新區一起,形成北京新的兩翼。
在規劃上,通州先後經歷了北京衛星城、重點發展新城、城市副中心的演變。2016年5月27日,中共中央作出重大決策部署,決定選址通州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這裡規劃範圍155平方公里,加上拓展區覆蓋通州全區約906平方公里,距天安門約25公里,距河北雄安新區約105公里,京杭大運河從這裡起航,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通暢。
從2016年正式開工,經過三年多的建設,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一期已經基本竣工交用。北京市副市長,城市副中心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隋振江介紹,北京市級機關已經搬遷這裡,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四大班子」和30餘個相關部門等約1.2萬人已經正式遷入城市副中心辦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進入一個新階段。
生態優先 抗城市病
北京城市副中心未來將打造什麼樣的圖景?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覆的《城市副中心控規》明確,城市副中心人口密度將控制在每平方公里0.9萬人以內,到2035年,常住人口規模控制在130萬人以內。這裡將堅持生態優先,以建設未來沒有「城市病」的城區為目標,打造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示範區。這裡將承接中心城區功能和人口疏解,形成「眾星拱月」的整體城鄉格局,打造新型城鎮化示範區。這裡將輻射帶動河北廊坊北三縣發展,提高對首都功能優化的服務保障能力,打造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示範區。
作為北京新兩翼中的一翼,副中心規劃建設將着重處理好和中心城區「主」與「副」的關係,促進中心城區疏解與副中心承接的緊密對接、良性互動,實現「以副輔主」、「主副共興」。同時,副中心也將與雄安新區遙相呼應,各有分工、互為促進,實現兩翼齊飛。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帥 北京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