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歷史與空間:洋浦踏訪古鹽田

2019-11-23

■ 馬承鈞

雖已入冬,椰風海韻的瓊島依然春光明媚花團錦簇。海南報人王先生約我去儋州洋浦半島千年古鹽田一遊,自然應允。前年去儋州拜訪東坡書院時,曾聞附近有個古鹽村,卻因故錯過了。

我們一行從海口沿環島高速行駛,不到兩小時便抵達洋浦半島。一派車水馬龍、欣欣向榮景象。洋浦瀕臨北部灣,北同廣西一衣帶水,西與越南隔海相望,毗鄰東盟自由貿易區,如今是享受保稅區政策的國家級經濟開發區。洋浦港乃是北部灣距國際主航線最近的深水良港,與周邊20多個港口相距200海里左右,還是中東、非洲油氣進入中國第一站,我見海邊停泊茤麂茈@界的大小貨輪。如今海南省正在加緊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和國際旅遊島建設,洋浦半島作為其龍頭,正面臨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我們沿海灘再駛20分鐘,就抵達鬧中取靜的古鹽村。如今這裡是海南新興的旅遊景區,但不收門票、不收停車費,也無圍欄,任人參觀。

哇!映入眼簾的是散落在海灘的大大小小石槽,像一個個或圓或方的硯台,錯落有致分佈在一壟壟鹽田上,堪稱奇觀。走進這裡,真有種時空轉換的幻覺。王先生引我們在一塊塊石槽間穿行,他說:「這片古鹽田有750畝,石槽7,300多個,距今已1,200多年歷史嘍!」他揮手一指,當起義務講解員:「這裡是我國發現年代最早的日曬製鹽點,也是全國最後一個保留原始工藝的古鹽場,更是瓊島一個觀賞和考古價值並存的旅遊新景點......」

隨行的小甄是海南大學歷史系研究生,她說:唐朝末年一批鹽工從遙遠的福建渡海來到洋浦,鑿石為槽,盛放海水,在陽光下曝曬成鹽,由此開啟洋浦「日曬製鹽」的歷史。這裡產出的海鹽,白如雪、細如綿,鹹味適中,名揚天下。我道,柴米油鹽自古是人類須臾不可離的生活必需品,食鹽除了用於一日三餐,還有保健功能,如清降胃火、治肝降壓、殺菌消炎、洗眼明目、保護牙齒等等。現代科學認為鹽主要成分是人體必需的氯化鈉,鹽裡加氯化鉀有助於緩和血壓,加碘則可預防碘缺乏症。王說:「對啊,因為洋浦產的海鹽格外鮮美純淨,清朝乾隆皇帝曾親書『正德』二字賜給古鹽村。」

在數百遊客的談笑聲中,我沿蚍虷部u鹽道」字樣的石頭小徑漫步穿梭,石槽下有不少螃蟹爬行其間。目睹3,000多個形態各異的硯式鹽槽和蓄水池,心中掀起對古代鹽工的無限欽慕與懷念。他們在平均氣溫40多度的盛夏,頭頂烈日、胼手胝足,用自己的血汗換回千家萬戶的生命原動力,功德無量啊。得知如今仍有30多家鹽工在此勞作,更加肅然起敬了!身邊有一位身材精瘦、汗流浹背的老鹽工,我們遞上一支煙,向他請教。他抬起黝黑的面孔,憨厚一笑,用毛巾擦擦臉,在石槽邊緣坐下,用半生的海南普通話打開話匣子。他說,古老的製鹽工藝叫「煮海為鹽」,整個過程與潮水有關,大潮一來海水淹過鹽田,退潮後鹽田就留下大量鹽分,烈日照射下,土壤中鹽分濃度升高,再拖進過濾池,成為乾淨的鹵水。鹵水再倒進幾千個鹽槽裡暴曬,就變成純淨的海鹽了。他拍拍石槽道:「每一個鹽槽,是當年鹽工用數月時間手工打成的!」

老鹽工猛吸一口煙,望望藍天,舒心地吐出一口氣。我問:「一次成品需要多少天?」他答:「天氣好的話,一個過程也要三五天。不過海南夏天多颱風,暴風雨一來,可就慘嘍!」他又說,今非昔比嘍,現在工藝有了許多改善,工效、出鹽率和鹽的品質大大提高,如今年產食鹽500多噸......我感慨,握住他粗壯的手朗聲道:「海鹽的味道,就是陽光和大海的味道,你們是無名英雄!」

當天並非節假日,遊客卻絡繹不絕。身邊走來一群觀光客,好像發現了新大陸,有說有笑蹦蹦跳跳穿越在密集的石槽之間,其中一位中年遊客說:「俺們從太原來,昨天參觀了東坡書院,聽說這裡有個古鹽田,決定多待一天,今天就來了,果然場面震撼啊!」遠處,又有一隊紅領巾,在老師帶領下走來,老師邊走邊講古鹽村歷史。我們找一塊樹蔭坐下小憩。王先生是老記者,隨行幾位也多為人文學者,大夥神聊起來。王說,詩仙、詩聖都有「鹽」入詩,李白有「客到但知留一醉,盤中只有水晶鹽」、杜甫有「赤甲白鹽俱刺天,閭閻繚繞接山巔」。我道,美食家蘇東坡更有「破釜不蚙Q,雪鱗芼青蔬」、「每憐蓴菜下鹽豉,肯與葡萄壓酒漿」、「不知樗櫟薦明堂,何似鹽車壓千里」等佳句。小甄說:「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元首佇鹽梅,股肱惟輔弼』、唐玄宗李隆基則有『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且傳觴』之句。」

王先生打開手機,朗聲念出宋人柳永的《煮鹽歌》來:「煮鹽之民何所營?婦無蠶織夫無耕。衣食之源何寥落?牢盆煮就汝輸征。年年春夏潮盈浦?潮退刮泥成島嶼。風乾日曝鹽味加,始灌潮波流成鹵......」小甄則朗誦起清人吳嘉紀的《煎鹽絕句》來:「白頭灶戶低草房,六月煎鹽烈火傍。走出門前炎日裡,偷閒一刻是乘涼。」她說,詩中的「煎鹽」就是煮鹽,也即「煮海為鹽」之意。我道:「柳永和吳嘉紀這兩首詩,就是古代鹽工在火辣烈日下艱辛勞作、為民奉獻的生活場景真實寫照,感人至深啊!」

午時,王先生請我們到景區一家「漁家樂」用餐。室內石桌石凳,一派海南情調。菜餚全是當地特色,有米爛、煎堆、雞屎藤粑和各種果蔬。米爛即海南粉,是海南人最愛。濃香爽滑,加上當地特製辣椒醬更是回味無窮。煎堆,瓊島俗稱」珍袋」,分夾餡煎堆和空心煎堆,外觀很像河南人愛吃的麻團,皮脆餡香、味道濃烈。雞屎藤粑,是以瓊島雞屎藤葉和大米為原料,名字不雅,卻有一股沁心的清香,伴以冰鎮椰奶,堪稱絕配。最難忘還是洋浦的「鹽焗雞」了!它是將當地的柴雞用海鹽焗製而成,皮爽柔滑、骨香濃郁,每隻50元,是遊客必點的佳餚,老闆還奉送幾個鹹香可口的鹽焗蛋。聽說洋浦產的老鹽既可烹飪,還有解毒、咳嗽、止癢功效,有人就買回些當伴手禮。

半天洋浦之行,領略了千年古鹽田的製鹽文化,也走近海南人的生活,收穫不小。臨別,再次回望石鹽槽密佈的洋浦海灘,心中古今交融、感慨萬千!人生的一切都是時空之約,不禁想起蘇東坡「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的名句。今日有緣邂逅古鹽村,不知何日再能光顧?洋浦開發區能保存這麼一片千年古蹟,向後人訴說古代中國故事,是歷史對現實的回饋,還是時代對歷史的叩問?令人思索,不禁詠出一詩--

巡遊千年古鹽田,

激奮如潮叩心魂。

煮海成鹽已成夢,

洋浦新景舉世聞!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