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怎麼看待北約稱中國是「機遇和挑戰」

2019-12-07

馮創志

打開12月5日新加坡媒體,刷出一標題《29成員國簽署聯合聲明 北約正式將中國崛起列為挑戰》,乍看有點嚇人。但細看內容卻是,北約29個成員國的領導人周三簽署一份聯合聲明,稱中國崛起為北約帶來「機遇和挑戰」。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強調,此舉並不是要與中國為敵。斯托爾滕貝格堅稱,北約的對華新策略「不是要製造一個新的對手」,而是要以「一種平衡的方式去分析、了解及回應中國帶來的挑戰」。斯托爾滕貝格解釋:「不是北約要進軍南中國海,而是中國在北極和非洲越來越靠近我們,中國也大力投資於歐洲基礎設施和網絡。」

北約聲明產生是多方角逐較量的產物。4日的會議結束後,特朗普總統取消了原定的記者會,這被解讀為北約內部嚴重分歧的一個最新表現。毫無疑問,中國沒有威脅北約成員國,歐洲國家都在積極與中國開展正常合作,即使一些國家對中國影響力的擴大感到某種不安,也主要來自經濟競爭領域,與傳統的安全領域掛不上u。北約作為政治-安全組織討論中國,這本身就很牽強,美國顯然是設置這一話題的主要推動者。

2020是「中歐合作大年」

中國對歐洲意味茪偵礡H這是最近歐洲各國常思考的問題。對於「機遇」說,獲得越來越多的肯定。2020年是「中歐合作大年」。明年,三場中歐峰會大幕即將上演,中國-中東歐國家領導人會晤(17+1),第22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以及默克爾邀請習近平主席9月赴德國(明年下半年任歐盟輪值主席國)萊比錫市參加中歐特別峰會(27+1)。歐盟對中國進行了現實評估,正在適應「機遇與挑戰的平衡發生了變化」這一事實,即使歐美關係出現摩擦,也不代表歐洲將加大對華借重,歐盟主張對華強硬的聲音抬頭。中歐關係更大的使命是應對世界之變。中國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歐盟雖然表面上不支持,但它現在實際上也在搞「命運共同體」。歐盟還出台互聯互通戰略文件,並設立特使,與「一帶一路」對接,確保其符合歐盟推崇的可持續、多邊、透明原則。中歐互聯互通合作平台,中歐陸海快線建設,歐盟鐵路物流體系(TEN-T)與中歐班列的對接,推進歐亞互聯互通,成為中歐合作未來亮點。

對於「挑戰」說,與過去「中國威脅論」如出一轍。美國宇航局不久前公佈的一則消息,讓全世界再次見識了中國在改善環境方面所作出的重大貢獻。NASA的衛星監測數據顯示,20年間,地球正在變綠,是中國和印度的行動主導了地球變綠。其中,僅中國一個國家的植被增加量,便佔到過去17年裡全球植被總增加量的至少25%。關於NASA公佈的相關資料,2月11日,國際權威科技期刊英國《自然》雜誌子刊《自然可持續發展》發表一篇題為《中國和印度通過土地使用管理引領世界綠化》的論文。其中,中國為全球綠化進程作出的貢獻中,有42%來源於植樹造林工程,對於減少土壤侵蝕、空氣污染與氣候變化發揮了作用。印度的綠化則主要是農業用地造就的,森林增長面積僅為4.4%。論植被區面積,中國僅為全球的6.6%,但中國佔到全球植被葉面積淨增加的25%。NASA的研究稱,中國的綠化主要來自森林(42%)和耕地(32%),而印度森林的貢獻較小(4.4%)。這恰恰證明,14億人口的中國不是世界「威脅」,而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忠實實踐者。

中美關係良好是世界共同利益

從歷史上看,「中國威脅論」的版本很多。進入21世紀後,「中國威脅論」已經是第四波了,其特點是威脅論的內容日益擴大,往往涉及人們的日常生活,如中國計算機黑客威脅論、食品安全威脅論、環境威脅論等等。探尋當今「中國威脅論」的深層緣由,必須從發展層面入手。「中國威脅論」說到底是由於中國在經濟、軍事等方面的快速發展引起的,是國家崛起中的必然伴隨品。

當前中美關係遭遇了一些顛簸。中國媒體認為,在缺少軍事盟友和海外基地的情況下,中國的軍事力量注定是戰略防禦型的,無法與美國開展全球軍事競爭。

中美關係不能惡化,這既是中美兩國利益,也是世界各國共同利益。美國要發展,中國同樣要發展,雙方理應通過合理、合情、合法的途徑解決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期達到共同發展的目的。中美關係的未來不應該是「你死我活」,而應該是「攜手共進」。美國和中國軍方最高官員3日通話,並一致認為兩軍應該展開建設性對話、有效管控分歧以及在雙方有茼@同利益的領域展開合作。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發言人在當天發表的一份聲明說,這兩位高層的首次通話為雙方討論建立一個建設性的、以結果為導向的美中防務關係提供了機會。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