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青年議政:政府應反思香港醫藥管理制度

2019-12-07

張思穎 民建聯中央委員 民建聯工商事務副發言人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根據港交所數據顯示,自去年港交所修訂上市規則後,目前已有3家「同股不同權」的科技企業來港上市,並且有11家生物科技公司來港上市,總市值已超過51,000億港元,佔港股總市值14%。從數據反映香港醫藥市場需求龐大,藥業企業需通過股票市場集資,籌集資金用於研發和檢測醫藥產品,改善人口老化及高端藥品短缺問題。政府應全力推動醫療科技發展,提供資助給予從事醫藥中小企業持續經營,有助減輕公共醫療系統的壓力,讓廣大市民可以購買較便宜的藥品,減輕市民負擔。

政府早前公佈本財年首7個月財政赤字為1,194億元,政府整體開支為3,270億元,截至今年11月,財政儲備只有10,515億元。這反映香港經濟環境已陷入衰退期邊緣,建議政府量入為出,推出多項紓困措施時要有針對性和「貼地」,減免非住宅用戶75%水費及排污費並沒有實質針對性功效可讓醫藥中小企解決當前困局和轉型。醫藥中小企正面臨營商環境困境,政治事件導致藥房和中小企藥業沒有喘息空間、經營前所未有的艱巨,甚至倒閉結業,整個香港醫藥經濟鏈失衡,拖垮香港藥業的命脈,已有很多人失去飯碗、失去希望。因此,政府必須正視醫藥行業失衡問題,提出多項對策和管理措施協助醫藥中小企業共渡時艱。

近幾年,食物及衛生局監管門檻過高,衛生署審批藥品需時過長,超過1年半時間或以上才可完成審批,導致某些藥品在市場短缺,忽視老人市場需求及急需治療病人的急切性。香港醫療水平一直受到世界公認,但這幾年政府對醫療行業的重視度和推動力不足,政府更應反思醫藥行業的監管制度是否過於嚴厲,優化衛生署管理系統和審批效率,食物及衛生局應虛心聆聽業界需求和提供支援,以有效提升香港整體醫療水平,減少怨氣和改善民生。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