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專題 > 正文

面對激烈競爭 學生需清晰自身定位

2019-12-18
■張可堅形容演藝學院畢業生在演戲時有爆炸力。圖為《靖海氛記.張保仔》排練照。■張可堅形容演藝學院畢業生在演戲時有爆炸力。圖為《靖海氛記.張保仔》排練照。

在香港,劇團的數量眾多,但並非每個劇團均有全職演員,而全職演員主要分佈在香港話劇團與中英劇團之中。現時,香港話劇團約有25名全職演員,中英劇團約有12名,惟演藝學院每年約有20名戲劇畢業生,可見畢業生成為全職演員的競爭相當大。

香港中英劇團藝術總監張可堅1982年已成為中英劇團的全職演員,可謂見證茩輕靺蜈@界的發展,他直言在剛入行時認為,演員是否演藝學院畢業對其自身的表現並沒有很大分別,但近年,他再次參與劇團的試鏡時,卻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有部分參與試鏡的人,連試鏡的規則也不懂,在讀白的環節,我們可能要面試者用三個不同的形式讀白,以不同的經典角色語氣去演繹對白,那時候我們會發現在演藝學院畢業的同學就很清楚我們要的東西,有部分不是演藝學院畢業的同學,可能沒有受過專業的訓練,他們則會對這些戲劇的認識沒那麼深。」

在最近一次聘請6名全職演員的試鏡上,劇團聘請了5名來自演藝學院畢業的學生,張強調在劇團聘請全職演員時十分茩咧銦u爆炸力」,他說:「我們在聘請演員時,會希望演員有『爆炸力』,希望以他們穩健的基礎和我們的培養下,在演出上可以發揮出來,但若然連基礎也打得不好,我們又如何想像他可以有爆炸力呢?」

新演員需提高對文學的認知

他指演藝學院畢業的學生經過四年時間的訓練,他們的創造力比起其他受演藝訓練的學生高,張可堅曾擔任一些短期演藝課程的導師,他形容演藝學院畢業的學生在演戲上可以「唔係做自己」,他們在不同性格的角色可以有突破,可以較易詮釋各個角色,有更大的「爆炸力」。

張可堅在大學修讀英國文學,在對演員的訓練上他更茩囿穛{出文學作品上的人物性格、故事結構和對作品的理解等,但他留意到部分演藝學院畢業的學生雖然在戲劇的表現上很好,但對文學作品上的認知則較為不足,「可能他們不理解《傲慢與偏見》為何可流芳百世,不理解這小說帶出的含意,在把文學作品進行改編後,可能不理解已改編的作品和原著帶出的意思有沒有差別,可能在這一方面的能力他們相對沒有那麼強。」

他強調演員除了做戲的能力和創作力外,對劇本本身的理解亦相當重要,「因為我們通常做舞台劇,或編寫舞台劇的劇本,不會說一個沒有意義的故事,當中一定有其內涵,好的劇本不會在表面滲透想帶出的意思,所以我們才會說有『潛台詞』,演員亦需要理解到劇中的潛台詞是什麼,這個也是普遍年輕演員需要透過更多的演出而摸索的。」

他又留意到,現今年輕的演員對舊時代的人物角色並不太了解,令到在演繹時不能完全詮釋句子的意思,「以前的粵語長片經常出現一句『你都冇解鵅z,我們最近在演出的對白中也有這句台詞,年輕的演員在演繹這句台詞語氣會較平淡,因為他們不知道以前的人說這句話的語氣時是帶點撒嬌,這也是年輕演員比較明顯看得出不足的地方。」

畢業三年定去留

走上戲劇之路並不容易,特別是這行業只有少量全職演員的位置,畢業生更要清楚自己的路向。司徒慧焯說,學生畢業後的前三年其實不愁就業機會,直白些說,因為「便宜」。但演出機會多並不意味茈憎茠熊o展好,這三年恰是「黃金時期」,學生應盡快思考清楚自身的定位。他笑言,如果學生回來說「阿Sir,我開始明白自己了,我是不是可以做主角?」,「那其實是還沒有明白自己。」他笑,反而「我發現原來我做配角做得很好」才算是開始入了門道。學生必須面對現實,並非每個人都有天賦、能力和質感站在聚光燈的中心,但哪怕不是站在中心,仍然有適合自己的舞台。

張可堅亦提醒學生在選擇戲劇學院就讀時,就應做好心理準備,清楚戲劇之路不會是康莊大道,「他們也應該多留意香港戲劇界的發展是如何,清楚知道各個劇團的風格,自己要追尋什麼,全心全意地往自己心儀的劇團進發,在學校學習那幾年應該多搜集資料,了解戲劇界是什麼樣子,要知道自己為什麼做演員,目標是什麼。」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