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把木槌、十來把鑿子、一台迷你收音機、一盞枱燈,「篤篤嗒嗒」間,已經陪了郗旺將近6年。1991年生的郗旺,是天津楊柳青畫社年齡最小的傳承人。楊柳青木版年畫的製作大體分為勾、刻、印、繪、裱五個步驟。自2014年進入畫社後,郗旺就全身心撲在了刻版製作上。「看似我在雕刻木版,其實也是雕刻我自己,雕刻自己的內心。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我希望用『擇一事,終一生』的態度,把這項國家級非遺傳承下去。」郗旺說。
中國年畫界素有「南桃北柳」之說,「南桃」是蘇州桃花塢年畫,而「北柳」指的就是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興於明末清初,以反映現實生活、時事風俗、歷史故事等主題見長,於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成立於1958年的天津楊柳青畫社,旨在保護發揚這一民間藝術。
傳承人共守護年畫技藝
楊柳青木版年畫木刻技藝是一門時間的藝術,並非在短時間內可以掌握。郗旺的師父王文達,是楊柳青木版年畫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從事這行已50多年。郗旺說:「王老師常教導我,心定了坐住了,手才能穩才能準。」
「拿到設計好的勾描線稿後,要將其反貼於一塊刨平的杜梨木上,用微蘸水的布把紙輕輕搓掉,墨線便留在上面。」郗旺說,木刻講究刀鋒的功力與力道的把控,通常刻版這道工序需要一到兩個月的時間。
據郗旺介紹,木版年畫上的「肉線」是最精細的活兒,對刻版師的功力要求最高。「『肉線』指年畫上娃娃臉部、胳膊和腿的線條,尤以臉部線條最為重要,因為整個畫面的精氣神兒都表現在臉上。」他表示,「肉線」線條不能斷,還要保持流暢,線條刻出來的質感也要和衣服背景等的線條感覺不一樣。
刻版要求以刀代筆,在木版上刻出帶有美感的線條,這要求刻版師要對工具十分熟悉。郗旺的工作枱上擺着十幾把刻刀,都由他自己手工製作。一把刀柄可能要使用多年,所以常用紫光檀、黃花梨等材料製作,再選用軟硬適中的鋒鋼手工磨製刀條。
「對手藝人來說,『三分手藝、七分工具』,每一把刻刀都要根據自己的手型和使用習慣製作。」郗旺說,「剛開始練習時,手總會被劃破,但我們這行,手不破幾下根本學不出來,當刻刀用得越來越熟悉,它就成了手指的延伸。」
一件佳品的成就,不僅靠匠心獨運,更要靠匠心同運,一幅楊柳青木版年畫的完成需要勾、刻、印、繪、裱五項技藝傳承人共同協作。專攻勾描的高筵、善於彩繪的王艷、何舒然等,他們都是「80後」,共同用精益求精的匠人之功守護傳承這項古老年畫技藝。
在畫社所有人共同努力下,今年年畫新設計《如意聚寶》已刻版彩繪完畢,為大眾帶去鼠年吉祥祝福。郗旺拿出雕刻好的《如意聚寶》進行展示,圖案是一對胖娃娃和一隻背着元寶和如意的可愛福鼠,寓意新年吉祥富裕。年畫中的福鼠造型可愛,貼合當下審美潮流。 文、圖: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