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園 > 正文

【字裡行間】《無比敵》這部小說

2020-03-17
■金庸說這是部巨作,不容懷疑。作者提供■金庸說這是部巨作,不容懷疑。作者提供

黃仲鳴

知道《白鯨記》這部書,是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看了金庸兩篇文章:一、《無比敵》有什麼意義?二、《無比敵》有什麼好處?這兩文俱收入金庸與兩位好友梁羽生、百劍堂主合著的《三劍樓隨筆》。那時,《白鯨記》還沒有中譯本,金庸看的應是英文原著。他當時寫這兩文的背景,是改編自這書的電影《無比敵》正在香港上演。

書的原名是《Moby Dick》,作者是赫爾曼.麥爾維爾(Herman Melville, 1819-1891)。後來的幾部中譯本,書名分別譯為《白鯨記》、《白鯨》,沒有一部是譯為《無比敵》的。《無比敵》既是音譯又是意譯,那條如山般的大白鯨真是匹勇無敵,最後摧毀了整條捕鯨船和船上的人,只剩下一位倖存者,歸來述說這悲慘而悲壯的故事。

金庸承認,這部小說在世界文學中地位很高,在美國,尤其是數一數二之作。英國著名小說家毛姆列舉古往今來他認為最偉大的小說時,把《無比敵》列為「九大」之一。可見它在文學家、批評家中的地位。金庸雖說毛姆的極度推崇未必正確,但是部巨作,則不容懷疑。金庸在文章中問:「無比敵到底有什麼意義?它象徵什麼?主題是什麼?」

百多年以來,研究《無比敵》的學者不少,但有見地的卻不多,有指船長阿哈用鯨骨做的假腿,是象徵男性的心雄志大而身體上的無能為力;有說白鯨象徵「專制的父母」,船長的憎恨,是人類潛意識對父權的反抗。又指船長是象徵虔誠、熱心的人類,白鯨則是象徵宇宙間的大秘密,船長追逐白鯨,是人類孜孜不倦探索天地間的奧秘。有指白鯨為惡,船長是善,善惡之間的爭鬥「善敗惡勝」。......這種種的說法,我看了不禁啞然。一部小說的誕生,總有不少的解讀、解說,和尋求箇中的意義。毛姆站在小說家的立場上,斬釘截鐵地說:這只是一部動人的小說,作者根本不準備提出什麼主題、寓意,一切的解釋都是牽強附會。這說法,頗合我意。

不過,一部作品,在不同的讀者眼中,應分別有不同的意會和感想。《白鯨記》是部冒險小說?是部追求驚險刺激的小說?是部英雄主義小說?是部復仇小說?是部海洋小說?

這種種問題的提出,都有道理,都可用來詮釋《白鯨記》。就個人而言,這部作品的主題,不外是兩個字:復仇。由這主題的引出,船長的偏執性格,船長的癡心只有一個,就是要找出:吃掉他一條腿的大白鯨,要將牠殺掉!可惜,船長這種為憎恨而復仇的性格,連累了一眾船員為他陪葬。這是個悲劇故事,至於船長是否一個「悲劇英雄」,那還要讀者的判斷。

無可否認,《白鯨記》是部「好」小說,其「好」在哪?各家自有評說,正如我們看山看水,各人感受俱不同,俱有感悟,一部小說亦作如是觀。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