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人民政協 > 正文

陳志豪:積極推廣河南文化 促進兩地青年交流

2020-03-26
■陳志豪(左二)主持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及香港政協青年聯會聯合主辦的「止暴制亂 恢復秩序 重回正軌」研討會■陳志豪(左二)主持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及香港政協青年聯會聯合主辦的「止暴制亂 恢復秩序 重回正軌」研討會

河南省政協委員陳志豪早前接受本報採訪時分享從政的心得。曾任廣西南寧市政協委員的他,從事政協工作有四年時間,一直積極參政議政,並投入香港社會事務。其提案多次受到內地政府的重視和認可,至今不忘初心,專注加強香港青年和內地青年的交流工作,並且用實際行動做利國利民的事。

陳志豪表示,政協的職責包括透過遞交提案表達自己的意見,讓政府、市民知道不同政策的實施情況。四年多來,他保持參政議政的初心,透過提案提出政策改善建議,從而帶來經濟、民生的改變,藉此成為內地和香港之間的橋樑。

為助推河南的發展,陳志豪正不斷作深入調研,冀協助該省在「一帶一路」戰略中實現新一輪發展,作出政協委員應有的貢獻。他說,河南省政府對政協委員的意見十分重視,港區委員的提案大多獲得政府採納,當中不少已被落實,在推動省的政策起到積極作用。他經常以政協身份接受當地媒體訪問,當被問到對河南事務發展的體會時,他直言希望透過自身努力,提高香港人對河南的認識,並且幫助在港讀書、工作的河南籍青年,進行雙向的交流工作,提供他們所需要的協助,促進交流。

學習借鑒內地經驗

陳志豪在內地參政議政,參與過不同會議,從中看到內地有很多有別於香港的地方,值得香港學習、借鑒。他會將廣西、河南的經驗帶到香港分享,譬如先進科技、技術,同時,他也會將香港的經驗帶回內地,在不同的地方進行交流。例如去年河南政府舉行的國情研修班,他便推薦了香港的青年朋友回去做研修,當中有很多都是首次去河南。「河南是中原文化發祥地,百家姓亦起源於河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蘊,少林寺、開封府等著名景點都是河南的亮麗名片。」

他特別喜愛河南和其特有的中國文化珍貴遺產,當然也很喜愛傳統中國文化,未來將會透過書畫、棋藝、作文等比賽或有關的推廣活動,推廣中華民族傳統的知識和故事,特別是青年交流的工作,並會努力促進河南和香港的交流合作。

履行職責 洞察需求

陳志豪在政協工作中,珍惜為人民服務的機會,努力履行職責,做出了不少具有建設性的提案,例如在擔任廣西南寧市政協期間,他的提案就受到當地政府重視,並受邀參加了政府內部的研討會,就如何促進南寧和香港之間的交流合作展開討論。陳志豪表示,作為唯一一位代表香港的與會者,與南寧市相關的內地官員、幹部進行面對面交流,是寶貴的經驗。作為港人身份參與到內地的會議,他有很大感受:「當時作為一個非公開會議,開會討論的問題不僅深入,也很直接,在內容和程序上,與平時參加對外的官方會議有所不同,是一次寶貴的參政經驗。」

在這段時間,陳志豪也在香港透過發表文章,提出建議開通南寧的高鐵,當時還未有相關的高鐵班次。南寧作為廣西的省會,設有香港經貿聯絡處,有見及此,陳志豪認為有必要加強兩地的交通連接。其後,廣西南寧開通了直通香港的高鐵班次,可見,陳志豪早有先見之明。

鼓勵港青關注國家政策

談到青年工作,陳志豪認為國家很重視香港青年的發展,無論在政策、資源,都願意盡力協助香港、澳門的青年。另外,在針對香港居民的便利性、國民待遇、政策推行方面,反應及時,效率也很快。他建議香港青年要認真學習和關注與自身發展相關的國家政策與大方針,積極了解國情,必會找到自己的機遇。

在青年創業方面,陳志豪也分享了自己的觀點:「我認為創業是不錯的選擇,但前提是要找到適當的條件,提高創業成功的機會。香港普遍創業成本比較高,反觀內地創業成本相對低,租金、人力成本、生活指數等方面的客觀條件更有優勢,若以同樣的資金創業,資金流在內地會比在香港維持相對久一些,可能更適合青年人創業。此外,內地人口多,市場規模大,而香港青年有自己的獨特優勢,高學歷、高英語能力,只要努力爭取機會,絕對可以脫穎而出。」

今年是國家決勝全面小康收官之年,鼠年伊始,新冠肺炎來勢洶洶,導致不少地方停工停產,只維持有限度服務,無可避免對民生、經濟構成影響,對全面脫貧的工作帶來額外的壓力。為支援社區抗疫防疫工作,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與屬會香港政協青年聯會,連續多日到本港多區派發口罩予基層長者,並捐贈給有關機構,累計捐贈口罩近二十萬個,過萬人受惠。作為政青常務副主席,陳志豪義不容辭參與,聯同社區義工協助安排。他提出,社會各界人士要團結、積極參與相關工作,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面對當前巨大考驗,只要齊心向着一個目標,就一定能突破困局,克服時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