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達智
續上周,有關在內地擔任講課、顧問、評委、與廠商及集團合作、設立個人品牌及生產基地、置業......2000年前的15年以蜻蜓點水、飛鴻踏雪泥形式,2000年後的15年無心插柳造就三分二以上的工作並發展以內地為基礎;發生過不愉快經歷!
上周也解釋過,到處楊梅一樣花,不愉快甚至被騙事件哪裡沒有?世上君子國子虛烏有,一些國家或地區形象工程做得好,平常得盡讚賞,稍遇突變即手忙腳亂甚或心狠手辣;正常情況騙子舉目皆是,商業社會何曾保證伊甸園?
不想被騙,陷自己於百般無奈,處事必須狠下心,先小人後君子,莫留空間引人犯罪。
分享事過境遷小小經歷:合作2年的K機構,曾引導寂寂無名的品牌推廣至媒體無人不曉的層次,更上一層樓帶領參與全國性比拚,登入殿堂名錄。以為關係牢固,一時心軟,未於適當時候事前收取費用,為K客戶戴上榮譽光環之後,為騙取不算太大的欠數,立即反目成陌路人。
那時2003年,中國門戶漸開,國人心理外國月亮特別圓,曾經於內地享受特別優惠尤其身負盛名的香港設計同業,與歐洲名師名牌相比,即時被矮3寸甚至3尺;張天愛與筆者進入內地比其他人略早,植入的種子也非全部錢財計算。內地時裝設計方面一窮二白的早年,在教育與培訓方面曾獻綿力,縱使2003年之後,種善因得善果,以令好長一段日子才得享長足發展與回報。但在2003年後才進入內地的本港同業,除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會長楊琪彬之外,所獲聲譽回響與發揮空間漸呈雷聲大雨點小,上述K機構於在下事業太忙無暇追究下,以為騙財兼得名氣沾沾自喜之餘,尋來未知底蘊的本港同業上任,誰知媒體報道取向漸次以國際為目標,首次發佈會後回響非常渺小,與筆者在任期間所獲縱非頭條新聞,也報道以大篇幅的情況一去不返。
事後K機構曾聯絡與我合作無間的攝影師亞辰,代作橋樑重修舊好......好意心領,江湖哪有永遠的敵人?只是「蘇州過後冇艇搭」,那邊合約不了了之,這邊邀約如雪片飛來,情況無暇兼顧,自此K機構從我的字典裡斬斷;再下來,K品牌更從時裝江湖漸次銷聲匿跡。
傳統觀念,對老主顧特別優待才出現與K機構的矛盾;一般情況免情緒被拖累,筆者與客戶討價還價方程式斬釘截鐵,如若100萬元可以完工的Project,必開價200萬,先收訂金一半即100萬,封蝕本門;往後如能多收餘款四分一那是花紅Bonus。收到最後的四分一?廣東俗語說得好:邊度有咁大隻蛤乸隨街跳?
撇開負面、曾令人不快的案例,行走內地市場走遍大江南北,正面回饋比負面的多得太多,若從這個角度審視,嫌感恩圖報永遠難填呢,誰有空浪費時間心情往壞處想?